因为一个字的读音去百度,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一个老友。
  三十年啊!
  我的生命里被塞进去很多很多的人,情愿的不情愿的。回首半生,一路的风尘填平了千沟万壑,好多的人和事随着岁月的更迭有意无意地消失在目光之外。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清晰而固执地站在那里,值得你一次又一次地转身,回望。
  
  一
  百度搜索栏里输入他的名字,竟然出现了好几个词条!是吗,是他吗?!一直以为,三十年的时间足够凐没一段时光,三十年的灰尘足够埋没一个名字。却谁知,当他的名字重新映入眼帘,他,和有他的那段时光,竟如火焰般烈烈翻腾在心间。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一个在田野玩疯了,坐进教室浑身不自在的野孩子,能写作文吗?脑子里空空如也,哪有什么可写?老师说,写不出不要紧,没的写也不要紧。可以先练习写日记。要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今天有的写可以多写点,明天没的写,哪怕写两行,都要坚持。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这一坚持就是好多年。我的作文水平直线上升,作文课,成了我最喜欢的一堂课,写作文,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我迷上了写作。一直到走出校园,仍痴心不改。
  一次,在一家刊物举办的征稿交友活动中,我们成了笔友。他大我两岁,我成了他的华妹。
  那时,他有一个自己的文学社。那时的文学社是最盛行的文学载体,好多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学社被发掘,好多人也都是通过去文学社投稿慢慢成为了专业的作家。他热情邀我去他的文学社投稿。我写诗歌,写散文,写小小说。其实接触社会肤浅的我,文章都稚嫩得很,但每一次,每一篇,他都极尽所能,细心修改,之后,在他社刊第一页最显眼的地方刊发出来。虽然,他的刊物很粗糙,但每当装着我文字的大信封从遥远的河南,经过几天辗转来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又激动又开心。那是鼓励是赞赏更是肯定!那散发着的油墨的芳香,是迄今为止,我闻过的最甜的香味。
  带着这份油墨芳香,我白天跟着父母下地,晚上就在灯下写作。夏天没有风扇,蚊虫叮咬,汗流浃背,我不觉得;冬天没有空调,手脚冰凉,我不放弃。我一头扎进文字的世界里。娟不屑:“姐,你能清醒点不,能现实点不?”她眼里的现实就是下地干活,吃饭睡觉。
  可是我喜欢自己的世界。下雨天,他们在家睡觉,我趴在窝棚里看雨。细雨如丝,千丝万缕,密密地织成一个网,罩住了整个湖面。天地之间,苍茫一片。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被罩在这细细的雨丝里,朦朦胧胧。
  清晨,停了雨的湖面上氤氲着一层淡蓝色的水雾,缥缥缈缈,温柔缠绵。
  太阳出来了,雾渐渐散尽了。微风吹过,湖中的涟漪,缓缓地从容地,以最柔美的姿态向四周扩散开来,不惊,不急,不躁。就连爱,也不声张。
  我把这些认认真真写在稿纸上,寄给他。他鼓励我说,写得很好,只要坚持就有收获。我也把自己的苦闷也说给他听,他给我回信,如果写作能让你快乐,充实,那就证明是对的。只有对的东西才能使人感到美好。坚持自己的想法,写下去。写作会让你有一个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胸,能接纳很多别人容不下的东西。生活如果只有柴米油盐,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寄托,那活的,就只是具躯壳,跟行尸走肉没有区别。
  从那时起,他成了我最亲密的无话不说的朋友。我唯一的朋友。像一盏灯,明亮,又温暖。
  文字,在无形中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的心透亮明澈。
  书信往来,寒暑易节,我们谈文学谈未来谈理想,也谈生活谈对我们来说朦胧的爱情。我们之间,没有隔阂也没有猜忌,没有纠缠也没有忧怨,简单透明得像没有尘埃的阳光。
  我们全身心地倾洒,毫无保留地付出。收获的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白天,温暖;夜晚,清亮。睁开眼睛是阳光,闭上眼睛是星月。
  他不知道,对于一个从没走出家门的女孩子,他的世界就是我的全部。他让我的梦插上翅膀,快乐地飞翔。
  而生活不是靠文字写出来的,有时它像出了山涧的溪流,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来个急转弯。如果文字能够编排生活,它就不会在转弯之后水珠四溅,从此,天苍苍,地茫茫,我们两两难相望。
  从此,我离开了他,离开了纸和笔,一脚踏进了生活的沼泽里。
  最后一次的通信中他告诉我,他已经成为了市作协会员,是一名真正的作家了。
  天涯之外,读到他的信,我涕泪交加。没有人比我更希望他过得更好。
  而我一去三十年。
  从此,我们就成了茫茫宇宙里两粒沙,东南西北的风,再也没有把我们吹到一起。
  竹杖芒鞋并没有轻胜如马,却把我的梦遗落在天涯。
  
  二
  我带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简介里清清楚楚写着他的年龄籍贯。在另一个词条里找到了他的照片,一眼就认出那高条的身材,太熟悉了!
  原来,三十年来那个身影一直在我脑海里,没有刻意地去想,也从来没有被遗忘。
  三十年了,从没想过要去找他,也从没想过,会再次看见他。
  他站在那里,一如当年。还是那样的高大挺拔,一袭黑衫长裤,一米八多的身材比原来发福了稍许,但不臃肿,更显稳重成熟。长期的文字熏陶让一身的儒雅透着秋阳般的温和。三十年的风霜并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只有时间留下的故事,写在了平和的笑容里。明亮的目光柔和地看向远方。他的身后是他用无数笔墨深情倾洒过的青山绿地。
  我的眼里不知什么时候噙满了泪水。我几乎不敢相信,三十年后,我们会以这种方式,再一次渺渺神交。
  他已经是个出色的作家诗人,得了很多奖并且出了书。他一生为文为字,朴素的文风如同三十年前我们穿过的衣服。他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躬下高大的身躯,用简单的一笔一划写出了生活中的悲喜苦痛,还有他肩负的使命。
  这是我曾经最熟悉的味道最亲近的味道。
  在一篇文章的下方有他工作的地址。那是他的家乡,我写了整整两年的一个地名。
  那是一扇门。
  站在那扇门前,我激动得急不可耐抬高了手,曾几欲不顾一切地去敲门。
  可是,最终,我举起来的手停在了半空。而后,慢慢,慢慢,垂了下来。缓缓地,我转过身,轻轻地关上了那扇门……
  就让过去安静地睡吧。
  我只在心里默默地告诉他,这三十年,我过得很平淡,有泪有汗也不算太艰难。但是少了文字的陪伴,内心的荒凉像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我没有温婉如玉,我没有清雅如兰。
  我那么怀念从前。一枝笔就有了半壁江山。
  我还要告诉他,而今我又重新拿起笔,尽管时间残酷,三十年耗尽了我当年飞扬的思绪、如水的灵感,字也忘了词也飞了,常为一个合适的词抓耳挠腮坐卧不安,所写之文不尽如意,但是想起一句话:坚持下来,时光不会不给我们光线。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当年的情怀。
  我只知道,重逢,不管何时,都不晚。与老友重逢,与文字重逢,与不讨厌的自己重逢。
  更与一份似曾相识,重逢。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临近中秋,小城已经飘满了桂花的香味。 黄昏降临,华灯初上,老几和妻子手挽手去毗河湾河边漫步,必须经过远辉超市。远辉超市是小城夜晚的一道风景,飘逸着浓浓的烟火气。门前的行道上摆...

我家的老黄牛,感觉它从小到老,一直都是精力充沛的。脾气又倔又有力气,干活又快又好。仅从它的外表来看,就能感觉到它是一头雷厉风行的牛,而不是那种老态龙钟的老黄牛。它的一生,陪...

每年入秋,我对“一岁一枯荣”的花草格外关注,对那些傲雪凌霜、安然越冬的树木却视而不见。前几天去超市,不意间发现,在一堵干硬而冰冷的水泥墙壁和一扇玻璃门的夹缝中蓬勃着一株翠绿...

一位少年,赤裸着上身,单调,黑瘦的后背,在聚光灯的强烈照射下,星星点点的,被轧入的玻璃碎片,带着缕缕血丝,不断地闪着银光,这一幕深深地刺激着我,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萦绕,...

一句家常勾客泪,半生记忆惹乡愁。 四月二十一日,原本是个很普通的日子。那天无意中在群里看到小舅发的消息,才知道是外婆的忌日,顿时勾我起对往事的回忆,潸然泪下。 作为孙子辈的老大...

1987年春,闻喜县武装部树了五大标兵,张希华位居其首,我因著《水孵新鉴》科普小书排名第四,薛店镇薛新水绿化500亩荒沟成了“草木英雄”,排名第五。“五大标兵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

一 我生活的城市有三蹦子。 三蹦子的祖上应该是民国时期的黄包车,两个轮子。拉着太太小姐,达官贵人。旗袍长衫,雍容华贵。这只是我的猜测,没有考察也没有论证。2000年我进城的时候,还...

南京旅游归来,对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有着650年历史的古城墙,也不是颇具江南风情的夫子庙,而是江东门纪念馆,它的另一个称谓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说实话,我宁愿叫它“...

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与世隔绝,是住在山旮旯里的农民不知道的。山区里的农民对它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它像带有魔力召唤一样,促使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如...

西北大地坐拥几座高山,横卧着绵延千里的荒漠、戈壁。如此雄浑壮阔之地,正适合生长英雄和忠贞之士,犹如灵秀的江南适合生长才子一样。 ◎大漠的忠诚卫士——胡杨 进入大漠,最勾魂摄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