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从罗田走过
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随着铁路、公路、飞机这些现代化交通设施和工具不断缩短时空距离,今天在路上的人们已经很难有古人这般“断肠人在天涯”的行路感受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的沧桑巨变也影响到罗田古镇。在没有公路、没有铁路的年代,渝东古镇罗田是川鄂两省陆上交通的必经之地,不管是从湖北利川到重庆万州,还是从万州到利川,行路的人们都得经过罗田这方旱码头,投向店铺林立、酒旗飘扬的古街。旅途的劳顿、风霜的凄厉,因为有了一碗热汤、一方梦枕的等待,就有了力量、有了渴盼。罗田,成为行路人枕梦的驿站。
有了公路、铁路,有了汽车、火车,我们却少了些枕梦的期待。曾经从万州出发,沿着古道走向罗田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今天从万州出发,经过万州到龙驹的高速公路,由龙驹踏入罗田地界,只需要一个小时——这是我们的祖辈无法想象的快捷。我感觉如今的罗田,就像城市后山的一方田园。罗田不再是人们必经的驿站,罗田成为我们心灵的驿站。
登上罗田的大小二寨,看到两寨之中呈现一个垭口,向导说那就是有名的柳阳坪垭口。站在垭口望去,眼前豁然开朗,梯田在绵延起伏的山坡上层层叠叠,村庄、小桥、犬吠、鸡鸣,宁静怡然。
据向导介绍,这里的梯田层层向上,四季景色各异。罗田自古出贡米,米香川鄂。今天的罗田人在稻田中养鱼,鱼儿肥美,稻谷更香,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了鱼米之乡。他们还在石头上种植石斛,让石头开花,让这里成为西南地区著名的石斛原产地。
走向梯田,走向古镇,走向罗田那一方方宁静的院落,回望美丽的大小二寨,如同两位后生守护着罗田,其山形之美、山色之幽,让我感觉这二山应该有更文气的名字。但罗田人就叫它们大小二寨,简洁朴实,如同这方土地、这方人民。
罗田的村庄,稻谷飘香、玉米飘香、瓜果飘香、中药飘香……清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香味,这是罗田最饱满的季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罗田为每一个村庄赋予独特的文化元素。
河畔田园,水岸阳河,那是“山青、水绿、稻香、果甜、鱼跳”的阳河村;一草一木暖归燕,一生一世醉美湾,那是燕子栖息、诗意盎然的燕湾村;天赐用坪,人赋金甲,那是山川形貌颇似“用”字的用坪村;青龙听泉,坝上飞瀑,那是龙坝村;云横翠岭折,水绕清溪岩,那是折岩村;片片红枫寄深情,一瓣心香不染尘,那是枫香村;江山美如画,马头稻花香,那是马头村;十里菊香,“醉美”六合,那是六合村;新华映日月,平安照万家,那是新华村;云上人家,桃李天下,那是三溪村;金叶石斛,生态梓桐,那是梓桐村……
那些古老的村落,或许距离人们描绘的诗意还有一段路要走,但给群众诗和远方的向往,就给了群众心中的高度。我们走进的每一个村庄,村落的干净、群众的笑容、山水田园间的美好,无不超乎我对村庄固有的记忆,看着日新月异的村庄,我们坚信,那一天并不遥远。
走进古镇,踏在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上,选了一家茶馆,要了一壶茶,把自己灌个通透,所有的劳顿、所有的征尘荡然无存。这一刻,我深深理解了祖辈当年渴盼早日赶到罗田、早日赶到这个幺店子的迫切心情以及抵达后的幸福感。
古镇的3条老街呈“之”字形。“之”在古汉语中是承上启下的连贯词,这也呼应着古镇在古道上的位置。从“之”字的起笔开始造访古镇,古镇人说起笔处应该是那座古老的字库塔。这就赋予了古镇文化的高度,让其有别于一般的古时幺店子,在充满酒香、茶香、饭香、脂粉香的同时,还有墨香。
字库塔(也叫“惜字塔”)是专为文人焚烧字纸修建的,塔高7.5米,为仿木重檐阁式建筑,塔顶呈宝瓶形。中国过去有很多字库塔,小小的罗田古时就有5座,现在仅存这一座。但这一座,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塔身上刻有对联“惜今人敬字,教古圣明文”和“蝌蚪云霞焕,鸿篇日月光”,贴切而精彩。
敬拜字库塔,可惜我身上没有蝌蚪和鸿篇能够拜烧。此时,一位住在附近的李姓老人走过来,他是这座字库塔的守望者和保护者。他邀请我们在他家坐下,磨好墨,铺开纸,看了一眼神龛上的油灯,写下上联“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然后将纸笔推给我。我想了半天,突然见到墙上的老秤,于是有了下联“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霞光”。李老脸上露出笑容,忙吩咐儿女上茶,又写下“宝塔尖尖,七层四方八面”。我回写了“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李老兴奋地抚弄着长须,又叫上点心。看到一个耕作归家的老农走过门前,李老遂写下“迷梦雨至,难耕垅上之田”,我接的则是“泥泞路途,谁作东家之主”。李老开心地大笑,叫家人赶快准备晚饭,要与我们对饮。
晚上,带着朦胧的酒意、吟诗对联的兴奋、旅途的劳顿,关掉手机,我们睡在古镇磨刀溪边的吊脚楼上,没有尘世的喧嚣,溪水潺潺,凉风习习,满天星斗,一夜好梦。
清晨起来,继续古道之旅。向导提来个大竹筒,说要去关庙背后的罗汉井取水路上喝。拜祭了关庙,来到罗汉井。但见一大肚罗汉左手拿书,右手拿扇,稳坐龙腰嬉笑。用竹筒从龙口接满泉水,尝了一口,果然清澈凉爽、甘甜如蔗。
背上竹筒走到古镇头,便看见古老的普济桥。桥上龙头口含龙珠,龙尾悬于石拱正中。桥身两侧是石亭廊,桥上石狮、石象的雕刻栩栩如生。石亭廊上书“德厚留光”和“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含义深远。桥下磨刀溪流水潺潺、傍街而过,在两岸茂林修竹的衬托下,更显清幽。
从普济桥返回古道,走不到50米,就看到两块巨石相拥,形成一个高2.5米、宽2.2米的天然石洞,石洞上刻着“似桃源”三个大字。从石洞望进去,古镇、梯田尽收眼底,让我疑心当初陶渊明就是从这个石洞发现了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但这绝不是陶渊明笔下那梦中的桃源,这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间仙境桃源,因为在那里我品过美食、做过好梦。
展望前路,古道上方就是万州到利川的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因为这些,已经很少有人再走古道了,青石板铺就的古道早已杂草丛生,但毕竟古道还在,因为我要去的湖北利川就在前方。
回望山洞,回望似桃源,依稀有歌飘出。我知道,那是淳朴的罗田人,在用古老的罗田送客歌欢送我们。
古道从罗田走过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