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部时间机器,可以让人回到过去,可以提前进入未来,我们的历史是否需要改写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如果真的有一部时间机器,我想我可能愿意回到春秋战国时代,不是去见老子,也不是去见庄子,而是去见俞伯牙和钟子期。我想看看他们宽袍大袖的样子,我想摸摸那具古琴,我还想知道伯牙到底弹了些什么?钟子期又究竟说了些什么?虽然我以为这几乎不太可能,但也并非不存在意外,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这么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比如我们这个时代的AI智能正在或已经慢慢地取代人类。
地点是汉阳江口?时间是夜晚?这些,我都不知道,郑国人列御寇不知道,秦国人吕不韦也不知道,但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肯定知道,他是一个重建人性秩序的人,在他的小说地图上,美好与丑陋并存,善与恶彼此交织。但我要说的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无关其他,所以,一具古琴及其弹奏的音律成为故事的关键。
如果伯牙根本不善琴事,只是胡乱拨弄,钟子期又是顺口乱说一气,那么这个故事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又或者他们所弹所知尽是天上之事,凡人又怎能解?只有当一具古琴静静地摆在那里,任高山无言,让流水无语,或许我们才能懂得琴的真意,曲的真意。“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所谓弹与听,实际上是在阐释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我对古琴的了解并不比别人多。
书上说,古琴系伏羲氏所造,所奏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前广后狭,前宽八寸,后宽四寸,取意于四时八节。琴体厚二寸,下部扁平,上部凸起呈弧形,则分别象征着阴阳与天地。琴身根据凤凰的身形制成,所以古琴也有头、颈、肩、腰、尾、足之分。十二个琴徽,代表十二月。最初的五根弦,既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也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同时也象征着五种社会等级(君、臣、民、事、物),后来增加的文、武二弦,古人称之为“君臣合恩”。
是不是读出了一些玄学的意味:一具古琴,中国民族三千年的历史、文化、自然观和宇宙观都在里边了,甚至连弹琴的种种禁忌也在里边。冯梦龙先生借钟子期之口道出古琴的六忌、七不弹和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清、奇、幽、雅、悲、壮、悠、长。而下面这句话应该是抚琴的最高境界: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现代的古琴演奏家也许对此会有更深的理解。
翻开冯梦龙的小说,古代的颜色和气息顿时迎面扑来,甚至会听见有人踩着木制楼梯正在咯吱咯吱地走上来。有些什么忽然从耳旁掠了过去,那是伯牙的琴声吗?或许是,又或许不是,只是时光匆忙的声音而已。作为小说家,冯梦龙曾经杜撰过很多人的故事,比如李白、柳永、苏东坡、李清照、唐伯虎等等,有的捕风捉影,有的纯属虚构,所以,小说家姑妄言之,读者只能姑妄看之,正因如此,这个关于高山流水的故事更显得尤为真实可信。冯氏在小说里谈了太多的琴心、琴理,应该也是同道中人,他一定是听过《高山流水》的,说不定自己也会弹,琴棋书画是古时文人的必修课,所以没什么好奇怪的。
142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编印了我国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一书,《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酒狂》《离骚》《列子御风》等古曲皆被收录其中。说到曲谱,且看此书所载的解题:“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者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而到了明代,《高山》成八段之曲,依次为:一嵩岳峥嵘,二昆仑嶻嶪,三天空独嶂,四霞起群峰,五晴岚积翠,六暮烟凝紫,七蹑屩思登,八振衣怀啸。此曲音现重峦,巍然高古,整个过程仿佛就像一个人在登山,从远望、近观、入山、仰望、登阶、跋涉、攀援、观景、直到登顶乃至回望,而聆听就是一颗心在耳中游历,跟着音符飞翔。
没有登山经验而又不解音律的人,似乎很难听出《高山》中的层层曲折、艰辛感受以及种种风景,但琴的真意就在于将过往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提取出来,大把大把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但它的遗韵犹在。
《流水》传谱甚多,大约有二三十种,尽管演奏风格不同,但乐曲的主题与旋律皆相似。现在演奏的《流水》多为清代琴家、四川道人张孔山所传,他运用的滚拂手法充分表现了湍急奔腾的水势,有“七十二滚拂流水”之称,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涓涓滴水逐渐汇集成江河,川流不息的情景。
1977年8月20日,美国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了一艘名为“旅行者2号”的空间探测器,它携带着一张镀金唱片,上面记录着鸟鸣、风声、人类的谈话声以及代表着地球文明的二十七首音乐作品,其中一首即是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这是唯一一首至今仍在茫茫宇宙中寻找着知音的中国音乐。
我一直以为古琴具有诗歌一样的特质,琴的意蕴里隐藏着灵魂的重影与回声,琴声若诉,唤起的是我们缺失的千年记忆,将千年记忆与一代又一代的演奏家对应起来,全部的阐释所唤起的是琴的历史,琴的修辞,以及琴的叙事。
在对琴的聆听中,李白说:“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白居易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王昌龄说:“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而几位唐代大诗人的内心世界谁能真正了解呢?知音可遇而不可求。苏东坡说:“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有些人相识了一辈子,头发都白了,就好像刚刚才认识一样;而有些人仅仅是在路上遇见,撩开车帘聊了那么几句,就仿佛已经认识了一生一世。
知音何在?在山脚下,在这条街的转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