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乡下,在老家生活了十九年,便被蚊子叮咬过十九个夏天,这三十年来,只要是夏天回老家,我照样是被蚊子客气不过地迎接着、亲吻着。

记得儿时,老家有一个顺口溜,叫做"热也不难过,冷也不难过,就怕蚊子多又多。"这顺口溜,虽然很久没有提起过,可是,蚊子仍横行了很久。所以每当夏天,听见蚊子的嗡嗡声,我就像是听到一首哀乐,如果蚊子真的是唱着歌来的,我不知道歌词的意思是不是:我要咬咬你!我要咬咬你!如果蚊子果真如此,蚊子的嗡嗡声,不是哀乐又是什么呢?

可是,前段时间,正是酷热难耐的时候,我又一次回到了老家,我预备着被蚊子亲吻似的迎接的氛围,我又是蚊香又是电扇地摆弄着,可是好半天也没有一只蚊子来搭理我,倒是见过八十年蚊子的四叔客气地到我那很少居住的房子里小坐。虽然刮了一阵风,可是,天气还是很热,怎么会没蚊子呢,我疑心是不是我昨天行善,放飞了一只蝉,难道是这蝉让蚊子们行行好的?有些匪夷所思啊。

四叔手拿一本《闲来笔谭》,和我聊天,他知道我也喜欢看书,所以我们两人话很多。和四叔两个人独坐,已经没有十八个叔叔和伯伯的声音了,他们大都因为年迈去了另一个世界了,只有三叔和四叔常年陪伴着我父亲,三叔又去县城他儿子家了,所以,只有四叔成了常常来的长辈了。就是这样两个人,我也感觉到幸福了,因为没有蚊子,却有个高龄的叔叔在,也不错。虽然三百多里迢迢地回老家,本应该买些东西看望四叔,可是每次都因为随身物品多而空有几句问候,可是,四叔却仍然热情高涨地来看我,我有些过意不去。

后来,哥嫂也来了,我和四叔等人谈起蚊子的事情,我说是不是因为刚刚刮起的一阵大风把蚊子给赶跑了。他们都说,不是的,不但是今天没蚊子,自从村子里修起了水泥路面,整个夏天都没有一只蚊子。啊,这给了我很大的喜悦,几十年来,甚至从我的祖宗从福建惠安迁到江西以来的几百年里,恐怕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蚊子。没有蚊子的夏天,多么地舒服,不用蚊帐,不用蚊香,这样的夜晚,临江而居的人,比如我,比如四叔,比如哥嫂,可以放一条竹床在河边,看着水里的月亮,不也和他们住在城里的孩子们一样舒服吗,因为,城乡一体化,大家都没有蚊子,多好。

蚊子们之所以黄鹤一去不复返,完全是因为村子里的道路硬化了,藏匿蚊子的小小水沟都消灭了,所以以前的蚊子也可以想象它们的来源--是村子里的水沟,而不是稻田。要说稻田藏匿蚊子,显然是说不通的。现在,只是村里的水沟没了,被硬硬的水泥覆盖了,而稻田依然如故,为什么就没有蚊子呢,这不是很明摆着嘛:蚊子和稻田没有关系。

由此可知,中国人,消灭农村的小水沟是容易的,而消灭稻田是不可能的,消灭小水沟的同时,可以让人们行走轻松如意,又可以灭绝蚊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啊,所以,今后要消灭蚊子也是完全可能的,全县的,全省的,全国的。

乡村一晚的体会来看,中国消灭蚊子甚至灭绝蚊子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好多年前,我走出校门工作不久,被分配到咸宁市马桥镇一个叫王家畈的村驻队。 那时候的农村好穷,善良纯朴的农民将打出来的粮食,筛了又筛,用风车扇了又扇,把最饱满的交给国家,企望用...

上海人对洗澡是有执念的。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于大多数的上海人而言,拥有一间独立的卫生间,可以不用去公共浴室,不用在房间里找个大盆、大冷天吊个浴罩,大动干戈地洗热水澡,...

一 接亲的队伍还没有出现,敲锣打鼓的声音就隐约从远方传来,悠扬的唢呐声萦绕在空旷的山野,由远及近,由微弱逐渐响亮,由柔和变得粗犷。正在忙碌的父老乡亲停下手中的活,竖起耳朵聆听...

从7月28日中午起,大雨就开始降临。也无雷,也无风,却倾盆而下。甬道上的小树被浇得枝丫低垂,在欲折不折之间。这一如“挣扎”的模样,在绝望中希望。几棵巨树在雨中挺立,有补天的气势...

刚刚入冬,南方依然满目翠绿,北方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四个人乘飞机,再坐汽车,冒着严寒,专程赴山西方山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乡参观。 当我看到吕梁山南麓这块福地时,...

导读 著名学者丁帆专栏“乡村风景”完结篇。该系列用六篇随笔回望当年他以知青身份走入乡村的经历,并以世界艺术史上的著名风景画为参照,重新打量从乡村到乡镇、再到县城的时代景观和人...

1982年的重庆和中国大多数二线城市一样,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可以在本土形成巨澜。譬如,那时流行着的喇叭裤和蝙蝠衫,差不多就被重庆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穿成了像厂服、校服之类具有集...

钱塘江从我家门前经过。大江大河出大鱼,越地人家把江鱼分为三六九等,白鱼为上,鲈其次,鳜再次。白鱼和刀鱼一样,是江鱼中的头牌。比起纤细苗条的刀鱼,白鱼丰满高挑得多,一二斤常见...

如果说世界上有永不凋谢的花,那么非芦花莫属。古人之所以折芦花以赠远,除却表达思念外,还因为芦花即使被折下也不会凋零,这是古人对友谊长存这一愿景的最好寄托。 在创作以东北大地百...

1 春•东寺沟 春半,我来到东寺沟,这是秦岭太平峪的一条阔沟,入沟口的老王家是我的常住之处。老王为他的农家乐起名“仙•山居”,刻在门外石头做的一面照壁上,房屋是新建筑,主体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