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宛如邻家女孩的名字,纯净、娴静。不承想,我在婺源却有幸访问了有二棵千年树龄的紫薇:一棵在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另一棵则在塘村的厚塘。

小桥流水人家的李坑,因是妻子的家乡,成了我的梦境之地。那长在村中鱼塘小院的紫薇,半边树干斜逸,一到花期,枝头花朵繁密,色彩明艳,呈圆锥形花序。微风轻拂,似乎在蜜蜂的呢喃中,紫薇枝头的花束随时可以伸出头去越过院墙,一探院外的境况。树龄千年的紫薇,花朵竟开得如此轻盈、俏丽。记得宋代江西诗人杨万里在咏颂紫薇时,曾留下“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的诗句。事实上,紫薇入夏开始绽放,花期并没有那么长,只有百日左右,俗称“百日红”。许是爱屋及乌吧,从第一次去李坑开始,紫薇在我心中就播下了美丽的种子。后来,我在《婺源县志》中找到李坑紫薇的身世:“李坑紫薇,在秋口乡李坑村。北宋祥符庚戌年(1010年)建村时栽种。现残存半边,胸径宽0.3米,厚仅3厘米,年年萌发新枝,绽蕾开花。”

与李坑一样,同是北宋肇基的塘村,水口楠木成林,是远近闻名的“楠木村”。水口的义善桥、古埠、古树、水碓,都是进入村庄过往时光的通道。而厚塘,仿佛是塘村水口的外沿,最具标记的植物莫过于紫薇了。

厚塘随山垄叠起的,是一树树的浓绿。河风从潋溪拂来,山垄的树梢如同绿浪,一波推着一波,扩展着绿的蓬勃。金丝楠、三角枫、银杏、香樟、枫香、檵木、水杉、罗汉松、红豆杉、糙叶树、桂花树、泡桐、杉树、棕榈、香橼树、杨梅树、毛竹,一片一片地参差交错,显示着植物的神秘。从门楼进去,豁然开朗,池塘、庭院、书屋、茶苑,老屋呈凸字形散开。在这里,紫薇成了主角,上百年至千年树龄的紫薇千姿百态,花开时节,白的、粉的、红的都有,色彩丰富。池塘屋角边,那宛如虬龙的,便是千年树龄的紫薇了。相比起来,其胸径比李坑紫薇还要粗壮。遗憾的是,我错过了紫薇园的花期。主人见华笑道,这棵紫薇的树干早年被雷劈过,只剩下扁扁的一层树皮,仍然在倔强地生长,每年花也开得艳丽。

往往,树木的生命之美,堪称自然的奇迹。

如果这棵紫薇没有经历过生死的遭遇与蜕变,是长不出如此苍劲的容颜的。它的树干,看上去比檵木还遒劲。一棵上了岁数的紫薇,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灵力。分明,那寄生在紫薇裂隙处,叶缘带锯齿状的是锦屏藤。

抬头的瞬间,我的视线里闪现了一只鸟,一只体型较大的鸟,它的羽毛呈灰色,麻乎乎的,迅速隐匿在乔木林中。是雉鸡,还是雌性的白鹇,就不得而知了。青石板的小道通往镜池,那是厚塘人家拜月的地方,山风吹皱了一池清水。这样的场景,是否应合了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意境呢?我无法想象,月钩初上,抑或月圆之时,那一如流苏的紫薇花,以粉墙黛瓦的庭院为背景,一束束地垂向池塘边美得惊艳的样子。

到紫薇园旁的方塘书屋读书处,我是等一位远道而来的兄长。他居住的沿海城市,见惯了榕树与三角梅的张扬,却时常憧憬厚塘一树树的紫薇,还有池塘院落。往往,一棵树,一片绿,一股山泉,一杯茶,都是一种召唤。的确,久居城市的人,对老家乡村自然山水是由衷地向往。

我与何兄是乡党,结缘于文字。或许,是何兄还乡途中有事耽搁了,厚塘“望乡亭”还没有出现他的身影,却让我有机会读到了“座座家山怀厚谊,畦畦园圃植温馨”的联文。

谦和堂的大门虚掩,看到树下的条石、石磨、旗杆石,我总在想,在遥远的年代,厚塘会是一个怎样的样貌?谦和堂与方塘书屋的木雕、砖雕、石雕,透着时间的迷宫。听婉转的鸣叫,藏在三角枫和紫薇树梢上的分明是棕扇尾莺,且一声声地呼应着。小花猫习惯了树上的鸟鸣,它躺在紫薇亭中木椅上眯上眼,睡着了。

坐在荷塘边,仿佛时间慢了下来。几只四喜鸟像调皮的孩子,抖动着尾羽,紧紧盯着池塘水面上聚集的水黾。蜻蜓呢,红的黄的都有,它们绕着水面低低地飞舞。

“咕咚”,那是荷包红鲤鱼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刹那间的落水声。随着微风拂过,池塘里荷花、荷叶的摇曳,水面的涟漪,都慢慢缓了下来。突然,池塘静止的状态又被冒出水面的鱼儿打破了。

享受午后的时光,莫过于沿紫薇亭去林荫小道散步。在山坡上的厚塘茶苑,几位搬砖的村民正坐在树下歇息。一位长者怕我迷路,他用手指了指,说顺坡而下即是方村坞和高培峰尖下的古道。其实,我觉得厚塘最好的地标,不是高培峰尖,而是高耸葱茏的香樟树以及紫薇园。一路上,地衣、大蓟、犁头草、车前草,都是自然的馈赠。

出乎意料的是,在厚塘贲谦书院学习的,竟然是一群来自上海的孩子。他们在这里不仅是学习国学,也认识了周边的瓜棚豆架、生态茶园,甚至是紫薇园。想必,对于大都市的孩子,在学习之余,能够亲近自然,那是最为快乐的事了。

突然意识到,这个下午我是在真正享受漫时光——因为,我在厚塘紫薇园虽然不是紫薇花期,却看到了风吹绿浪的样子,听到了鸟儿的鸣叫,看到了鱼儿跳跃的欢愉,还有猫儿嗜睡的模样。关键在于,我可以行走在紫薇园的林荫之中,一棵树一棵树地去亲近,能够感受到紫薇从椭圆形叶子发出的呼吸与微笑。

确实,在与草木建立联系的时候,我就成了通灵的人。

倘若我不在厚塘等何兄,肯定不会一一去认识厚塘紫薇的家族。傍晚,几位好友聚在浓绿拥簇的茶食山房,谈论的话题离不开紫薇一树繁花的花语,以及一起去沱川访问汉代苦槠和宋代罗汉松的趣事。

的确,树是群山的子孙。在婺源的秘境里,群山绵延,树大根深,全县挂牌保护的13221株古树名木成为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遗存。去追寻一棵古树,与一棵古树对话,即是向乡村历史的深处掘进,向乡村的先祖和自然山水致敬,去实现自然的朝圣之旅。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厚塘的大门,朝向上梅洲,朝向潋溪河,朝向无边的绿色。而厚塘的紫薇呢,分明是对这方山水,还有亲近自然的人最好的呼应。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夏风 送别四月的尾音,和春天刚刚分手,那初夏的风儿,踏着季节的山歌,带着驿动的心,带着初夏的讯息,吹来了万般柔情,让杨柳摇曳着夏的缠绵,让花儿绽放着夏的妩媚,让我们随着那燃起...

在崇尚道德文化修养的今天,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对母亲的祝愿与赞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生命中就倾注了无私的爱,这种爱...

写我自己 作者:韩攀科 夜已深,而我还在这里,回想着当初的那个自己,有些事情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过去了不再叹息,而有些事情,过去了,永远就成了回忆。 我喜欢音乐,在我很小的时候...

瞧这人生光景 夕阳的余晖,轻柔如梦,宛如霞丝,掩映着高楼、绿树、花草,心如这美丽的黄昏,凝视着,沉思着,老一辈的人生光景。 晚景生活,老来乐 我轻轻地走进安居楼前,一棵高大的垂...

雨是天空中飞舞的精灵,是大地上流动的血脉。舞动的雨变成溪流,汇成江海,滋润着干涸的大地,哺育着万物生灵。雨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在大地上精心刻写着优美的诗行;雨像一位技艺精...

我是喜欢你,但已是曾经 从那次公寓门口的离别开始,我想,我以后我再也不会再胡乱的打电话给你了,我想我们就这样了吧,离别了。 就这样,以后再也不用每天发短信虚寒问暖了。 就这样,...

夜晚,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宝石蓝的天空中,没繁星的点缀,有的仅仅只是一轮暗淡的月亮。 坐地观月……不是为了浪漫,也不是为了赏月,只是有种莫名的情绪,从心头到心底,就像这轮被层层...

整理衣物才发现,衣柜里那些杂七杂八的春装,还没来得及展示,又要被藏起了。浅浅的失落划过眉心,是这个春天太匆忙了?可是,我镜头前的花枝嫣然和眉间的新绿,又如何能忽略? 仿佛就在...

李达伟,白族,1986年生,现居大理。中国作协会员。大益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暗世界》《大河》和《记忆宫殿》等。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三届“三毛散文奖...

几次到淮安,都没有在意还有这么个所在。淮安值得看的地方太多,朋友也没有推荐到这里走一走,直到这次快离开的时候,有谁说了一句,说刘鹗的故居也在这里。就提议去看看,其他人也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