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再读《鲁迅日记》,发现大先生定居上海后,托人买过《饮膳正要》。鲁迅晚年深受疾患之苦,注意养生,管住嘴巴。但是秋风一起,他又忍不住“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了,吃到胃痛忍一忍,过几天又去蟹盖头里捉法海。

不知道大先生读没读过《随园食单》《山家清供》。

前不久朋友邀我去一家闽菜馆试味。甘树子蒸特午鱼腩、手拆蟹肉海蛎煎、槟榔芋头焖排骨、永春老醋烧河鳗等让我大饱口福。有意思的是,这家餐厅还根据宋代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复刻了几道仿宋菜,比如一款凉菜考亭蔊。考亭是福建南平的一个小村,朱熹在此创办了考亭书院,经常采撷沙地上的蔊菜。这种野菜有清热解毒、袪痰止咳的功效,自带辣味,“如火蔊人”,所以又有“辣米菜”的俗名,当地人一般是凉拌或煮汤,也可做成菜饼。他家厨师将它焯熟后与切碎了的樱桃番茄做成上下两层的塔塔,不仅中和了辣味,又丰富了色彩。

还有一道“如荠菜”,《山家清供》里这么讲:“用醯酱独拌生菜。然,作羹则加之姜、盐而已。”既然也可作羹,厨师就做成荠菜酿豆腐。豆腐切成长方形,排成一个坤卦,上面铺荠菜末,周围浇上由苦瓜、黄豆、海带熬成的“微苦”酱汁。

这道素菜背后有故事,说的是北宋赫赫有名的狄青将军当年统帅边关,有一天刘彝学士举行宴会,因为狄青没有备好他喜欢吃的荠菜,非常不爽,将将士们骂了一顿。狄将军默然端坐,不动声色。古时候的文官好像理所当然地压过武将一头,这个刘学士为区区一盘苦荠而出恶声,连我也看不下去了。狄将军啊,你可是与包拯包大人齐名的英雄好汉啊,又手握神机万胜水龙刀,何不将这厮推出辕门斩了?

雕菰饭来了。唐代两位最负盛名的诗人杜甫与李白都体验过雕菰饭并留下了文字。杜诗是:“滑忆雕菰饭,香闻锦带羹”,李白一如既往地夸张:“跪进雕菰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菰的种植历史有两千多年,在唐代以前,菰的果实叫菰米或雕胡,位列六谷。雕菰叶子是黑色的,所以杜甫又说“波翻节菰米沉云黑”。无论煮饭还是煲粥,口感上都有些糯滑,故有“滑忆”一说。

南宋末期南方战乱不断,山水变色,菰米的根茎被黑菰粉菌寄生,变得白白胖胖,后人就单食它的根茎,并大面积种植,最终进化成今天的茭白。

真正的菰米难以找到,厨师就采用北美黑米,加入茭白丁、肉丁以及甜豆、番茄,像闽南乡间的咸饭,别有一种风味。

还有一道沆瀣浆。“沆瀣”一词原义仅指气味相投,后来衍生出贬义。《山家清供》记载:“酒酣,簿忆何君时峰出沆瀣浆一瓢,与客分饮。不觉,酒客为之洒然。客问其法,谓得于禁苑,止用甘蔗、白萝菔,各切作方块,以水煮烂而已。”

作为一味醒酒汤,它据说也得到宋徽宗垂青。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盅浆,萝卜块已经改作萝卜丝,缠成一团,形似燕窝。白萝卜用葛根粉拍过,捏作团后入沸水汆一下定型,再用小火炖至酥软。它的甜味来自甘蔗带皮切段后熬煮的汁水,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加白糖。

多年前去安徽宏村旅游,巷子口停着一辆小推车,一捆青皮甘蔗靠墙站着,一个大叔在卖甘蔗汁,用一具看上去传了好几代的木制榨床,搭手一压,清冽的汁水汩汩流出,那应该是李白和苏东坡记忆中的味道。

甘蔗汁在古代也叫柘浆。最早出现在屈原《楚辞·招魂》中:“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意思是烂煮甲鱼和叉烧羊羔,要和着甘蔗汁熬成的甜酱吃,味道才好。今天宁波菜中的冰糖甲鱼和上海郊区的白切羊肉蘸面酱,难不成就是上古遗韵?

这里要讲一下林洪这个人。他自称是西湖孤山隐士林逋的七世孙,生活在“生活高度艺术化”的南宋中后期,当他还是一个文艺青年时,就到福建漳州龙江书院求学,后来又在江淮一带游历,与江浙士林人物多有交集,诗赋酬唱。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吵着要“回到大宋”,我倒要说你准备好了吗?人家林洪可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他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饮食之道也左右逢源,所以才写得出《山家清供》这本书。

锦带羹、碧涧羹、太守羹、元修菜、薝卜煎、蟠桃饭、槐叶淘、松黄饼、拨霞供、傍林鲜、樱桃煎、煿金煮玉、笋蕨馄饨、梅花汤饼、东坡豆腐……《山家清供》里的这些清雅馔食,可能杜甫吃过,刘禹锡吃过,石曼卿吃过,苏东坡吃过,黄庭坚吃过,陆游吃过,杨万里吃过,狄青吃过,朱熹吃过,叶绍翁吃过……在今天都值得复刻,至于蟹酿橙,从宋代以来一直在酒楼食肆流传,至今还经常在国宴上戏剧性地亮个相。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注意到这个孤独的老人,和他身边的那条黄狗了。也许是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这个遍地都是名狗的的城市里,这样的土狗都快绝迹了吧。...

过去的老县城 作者:风雪夜归人 “嘉祥县,破猪圈;东关到西关,二十四扁担”。这是过去嘉祥人常说的一句顺口溜,用来形容过去嘉祥老县城的狭小破旧。其实,过去的嘉祥县城并不是人们说...

姥姥曾经总说,等我们长大了,她将自己的过去都说出来让我们写,可我们还没来得及写,姥姥就已经过世了,留给我们的是永久的遗憾。 姥姥是民国十二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生人,是当时我们那...

粽子飘香忆祖母 端午节来了。看着超市冷藏柜里刚上市的粽子,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母,想起了她缚的粽子。 小时候每年过端午节,缚粽子用的芦苇叶子全是祖母从江边或河边亲手打回来的...

时光慢慢变老 朝霞爬满窗幔,看似暖暖的,却有着阵阵凉意。想着一年一度的秋,就这样来临了。心如这秋,没了收获的喜悦。却有种尘世历练的无奈。更有种得到了,失去了,也似乎从来没有得...

盼望着,盼望着,那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了!那混着泥土青草的味道,那群鸟儿放开歌喉轻唱,那些花儿悄悄地绽放,静静地凋零,那天空渐渐地变蓝色…一年一度的樱花节,我打马而过,轻轻地...

五月的梨花仍在傲然,暖风摇曳着枝叶频频点头。阳光似的笑颜仍旧温暖,如水的日子却越走越远。初夏的早晨,惊醒了谁渴求怀旧的心,遥望那个穿着红色袈裟的少年郎踱步走来。 你在我的梦中...

铜镜映无邪,扎马尾。抚琴题叶,西风独醉。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题记 灯火阑珊处,花香依依落谁家。挑亮一朵灯花,拨开浓郁的惆怅,踩着花语清音,与你相约在这月色清浓的夜...

又是一个岁尾年头到来,苍茫的时分不时地撩动我的心境。连续多日,总感觉有一种力量在不停地催促我踏上回乡的行程。 从乡土走向城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不时的有一种喧闹不堪的感觉;...

记忆·济南 文/齐王天下 有关一个城市的记忆往往包含了对那些时光的怀念,比如在泉城济南这个城市里,便是我年轻的无忧无虑,所以至今还会有记忆的片段不时跃入脑海中,让我可以为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