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易明珍,是在知了鼓噪的仲夏。她说她是候鸟,每到夏至,就会回到这里。

那时节,缠绵的梅雨不见了踪影,端午水也涨过了。热辣的阳光,穿透云层,裹挟着潮乎乎的湿热,熏染着旷野田畴、峰峦丘壑。桃树、李树、枇杷树,绿叶繁茂,枝头青果荡漾。湿热的季候风,从云端跌落,鼓荡而至,田野似一幅绵密的绿毯,拔节分蘖之声此起彼伏。

庭前那一株苍老的柚子树,年复一年,不知疲惫地春花夏果。风吹枝叶翻飞,青柚层叠累累,敛神聆听,居然传来细微的“砰砰”撞击之声。易明珍坐在苍翠如盖的树荫里,风,从身畔悠然拂过,荡涤着夏天的溽热,清凉惬意,可她没有闲情逸致来这里消热避暑。

前一天,她回到飞山脚下的娘家,把尘封了大半年的柳叶刀打磨得雪亮锋快。此时,她灵巧的手指优雅地捏着柳叶刀,如蝴蝶穿花般灵动、翻飞,残料碎屑如雪花纷纷飘下,不一会儿,一朵雕琢精致的蜜饯就出现在眼前。

柚子树下,外婆把祖传的柳叶刀交到了易明珍的手上。至今,四十多年了,柳叶刀在易明珍的手里穿花纳锦,大放异彩,从一个好奇于雕刻虫鸟花卉图案的放牛女娃,成长为非遗物质文化项目“雕花蜜饯”的国家级传承人。她说从小耳濡目染,每到夏季,青柚下树,外婆和团寨的大姑娘小媳妇就会聚集在鼓楼、凉亭、庭院雕琢蜜饯。眼花缭乱的刀工手法,还有那些雕琢精美的图案,深深地吸引着她。守候在雕制蜜饯的人群里,东看看,西瞅瞅,把雕琢的刀工指法牢记在心。她把那些雕琢蜜饯过后的边角残料收集起来,又找了一支别人丢弃的柳叶刀,每天上山看牛的时候,牛在山坡悠闲吃草,小伙伴们忙着跳皮筋捉迷藏,她就安静地坐在一旁,有板有眼学着大人们的样雕琢蜜饯。偷师学艺一年,雕出来的蜜饯居然像模像样。

那一年,易明珍刚满八岁,只是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艮山口乡的一个放牛娃。

外婆见她有雕琢的天赋,又如此喜爱这个技艺,便开始手把手传授雕琢蜜饯的手法;旋即,又被当地雕花名匠储锦紫收为嫡传弟子;1979年,十岁的易明珍再拜名宿储吉爱为师,勤修苦练蜜饯雕刻技艺。几年间,她的雕琢技艺突飞猛进,熟练掌握了斜刀、旋刀、铲刀、挑刀等刀法运用;线雕、圆雕、透雕、阳雕、阴雕等多种雕琢技法运刀自如。日浸月润,没有一点绘画美术基础的易明珍,柚片拿到手里,刀随手动,手随心动,刀、手、心三者合一,依据柚片形状雕琢的花草鱼虫、飞鸟走兽,无一不惟妙惟肖。“一篮小鸟”“牛气冲天”等作品在市、县级大赛中斩获荣誉,“龙凤呈祥”在“中国湖南(第七届)旅游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银奖,易明珍的声名开始显露。

蜜饯以“朵”为数量单位,让人自然心生“一朵朵花”的美妙遐想。说话间,一朵雕琢精致的牡丹花,魔幻一般出现在她翻飞灵动的手指间,栩栩如生,呼之盛开。雕制“百花之王”,是易明珍最拿手的“绝活”,2020年9月,在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展演展示评审中,她的参展作品《凤穿牡丹》荣获大奖。

心灵手巧的易明珍,每天能雕出三百多朵“花”,游刃有余的刀工手法,一分钟左右就能雕出一朵蜜饯。她说雕琢花鸟虫草工艺简单,但是,对于雕琢柚罐这类的大型作品,难度比较大,因为球形的青柚,看不到背面,图案布局、刀工走线、雕琢运力不容易把握,需要预先在青柚上勾勒出草图,精心雕琢一件作品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

靖州作为全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人口仅二十多万,却有二十多个民族和睦间居。这里自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才归化王治,县域吏治不到一千年,雕花蜜饯出现在这里的历史却要悠久得多。

春秋时期,居住在飞山脚下、古五溪之樠溪(今渠江)两岸的猺人(苗侗先人),就开始了稻田耕作、果蔬种植。橙子(柚子)是猺人最早培育的一种水果,暮春开花,初夏挂果,端午节前后密密麻麻的青果挂满枝头。长期的农事生产摸索,先民掌握了果蔬间苗间果的种植技艺。间果摘除的青青橙子,瓤瓣尚在萌芽,包裹着厚厚的果皮,聪明的猺人想到把青橙切成片状,用蜜糖煎熬晒干,存储于土制坛罐,俟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聊以果腹。后来,爱美好客的大姑娘小媳妇把橙片雕琢成花鸟虫草形状,作为待人接物的馈赠礼品,这就是靖州雕花蜜饯的来历。《靖州乡土志》云:“橙未熟时,靖人摘取其皮,雕琢工艺,以蜜渍之,名曰蜜煎。”

蜜煎的制作方法,乡土志也有详细的记载:“橙嫩未长瓤者,摘取切片,雕琢各种花品,入铜壶内,用水和白矾少许煮至皮成绿色,肉放光明乃取出,入冷水挤去矾水二三次,和极洁白糖晒干,最为方物中佳品。”

从“蜜煎”变身为“蜜饯”,靖州雕花蜜饯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到如今,蜜饯的制作过程有了完整规范的步骤。雕制蜜饯非常讲究清洁干净,每一个步骤的卫生工作都要做到严丝合缝,雕琢之前须得洗手,防止汗渍浸染柚片出现黄斑。柚片雕制成各色精美图案,用泉水沸煮,祛除青果的涩味。这一步非常重要,易明珍说,每年到了夏季,她都会从城里回到夏乡的娘家制作雕花蜜饯,就是因为这里的泉水最适合煮蜜饯,城里自来水做出来的蜜饯,品相色泽,口味都差了几个档次。煮蜜饯时清水下锅,放入适量的明矾等,煮的时候不要搅动,明矾用于定型,蜜饯不会煮烂。

上锅煮好的蜜饯,用泉水浸泡一天半,其间,每隔四小时换水一次,漂洗干净残存的涩味和有害物质,达至浸泡过后的泉水清澈透明即可。

经过漂洗的蜜饯纤尘不染,晶莹剔透,美如白玉。小心翼翼捞出,加入优质白糖,自然煎熬一至两天,熬好糖的蜜饯,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至水分完全蒸发,才是一朵雕花蜜饯的最终成品。

最后,就是封装保存。过去没有冰箱冷藏,要用土制的陶罐,底下垫一层石灰,铺上布片、毛巾,用于防潮,这样可以保存比较长的时间,等到节日或客人来访,方便随时可以取出食用。

雕制蜜饯的原料除了青柚,本地盛产的南瓜、黄瓜、冬瓜、西瓜等瓜类都可以用来制作蜜饯。但是,青柚片制作的雕花蜜饯最具代表性,洁白如玉,香甜醇厚,艺术与美食品鉴共赏,还是食药同源的上佳饮品。用鼎沸的泉水冲泡至雕花形状完全舒展,便是风味独特的蜜饯茶,入口甜腻如绵,可化解湿气郁结,止咳化痰。做客靖州苗乡侗寨,尊享“油茶泡茶蜜饯茶”,其中的蜜饯茶说的就是青柚雕花蜜饯。

易明珍从一个放牛的侗家女娃,孜孜不倦,醉心于雕花蜜饯的传承技艺,走过了四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不管是青涩年少在农村的田园生活,还是外出求学归来成为县城一家企业的员工,成家立业,再至2003年下岗备尝艰辛,一路走来,始终不忘雕花蜜饯的传承初心。2007年,她被靖州县人民政府授予“雕花蜜饯能手”称号;2014年,被认定为怀化市“靖州雕花蜜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认定为湖南省“靖州雕花蜜饯”传承人;2023年7月,通过了国家级传承人专家组的认定。此外,易明珍热心于公益活动,传播雕花蜜饯非遗文化。2019年8月,在靖州泡里、流坪两个贫困村,她自费举办“传承非遗、助力扶贫”雕花蜜饯制作技艺培训班;2021年9月,到大堡子中学、小学传授雕花蜜饯制作技艺;2022年6月,应邀到岩脚侗寨给开展研学活动的学生讲授蜜饯传承文化。

她说,现在从事雕花蜜饯的人越来越少了,全县只有不到十户人家在坚持,主要还是囿于生活的困扰。雕制蜜饯是季节性的工作,全凭手工一板一眼地雕制,产量偏低,一年的收入让人难以坚持,身边的手艺人一个个放下了柳叶刀,消失在传承的路上。目前,作为全国独特的非遗物质文化项目,靖州雕花蜜饯仅有四位传承人。

面对窘境,年过知天命的易明珍依然坚守在传承的路上。所幸,行走的路上并不孤单,她携手其他传承人,动员各方力量,把学习雕花蜜饯的制作技艺引入学校,作为艮山口乡中心小学的第二课堂,让非遗物质文化走进校园。她们自己掏钱买柳叶刀等材料工具,每个星期二,风雨无阻去传授两个小时的课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言传身教,悉心传授蜜饯的雕琢技艺。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她说学生有悟性,学得快,还发现了几个有潜质的孩子开始崭露头角。她说这话的时候,如沐春风,笑靥在她饱经沧桑的脸上荡漾。

靖州雕花蜜饯发展到今天,走过了千年的历史。正是有了像易明珍这样孜孜不倦行走在路上的传承人,古老的技艺才得到了弘扬光大。经过不懈努力,靖州雕花蜜饯2009年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项目;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当地政府也加大了扶持的力度,每年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传承人,给予三千至两万元的生活补贴。

再次遇见易明珍的时候,正是仲秋时节,高高的苗岭侗峦披上了色彩斑斓的盛装。地笋苗寨的鼓楼里,易明珍和一群执着于雕花蜜饯的传承人,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根植于苗乡侗寨的雕花蜜饯技艺。她有些遗憾,说柚子已经成熟,过了最佳的时节,只能用南瓜片代替纯白无瑕的柚片展示给客人,希望下次客人再来看她雕琢大型柚罐作品。

道别的时候,易明珍站在秋阳里,她身上黛青色的民族服装和脸上荡漾的笑靥,让我蓦然想起庭前那株苍老的柚树,每到时节,便又焕发出开花结果的能量!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夏风 送别四月的尾音,和春天刚刚分手,那初夏的风儿,踏着季节的山歌,带着驿动的心,带着初夏的讯息,吹来了万般柔情,让杨柳摇曳着夏的缠绵,让花儿绽放着夏的妩媚,让我们随着那燃起...

在崇尚道德文化修养的今天,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对母亲的祝愿与赞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生命中就倾注了无私的爱,这种爱...

写我自己 作者:韩攀科 夜已深,而我还在这里,回想着当初的那个自己,有些事情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过去了不再叹息,而有些事情,过去了,永远就成了回忆。 我喜欢音乐,在我很小的时候...

瞧这人生光景 夕阳的余晖,轻柔如梦,宛如霞丝,掩映着高楼、绿树、花草,心如这美丽的黄昏,凝视着,沉思着,老一辈的人生光景。 晚景生活,老来乐 我轻轻地走进安居楼前,一棵高大的垂...

雨是天空中飞舞的精灵,是大地上流动的血脉。舞动的雨变成溪流,汇成江海,滋润着干涸的大地,哺育着万物生灵。雨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在大地上精心刻写着优美的诗行;雨像一位技艺精...

我是喜欢你,但已是曾经 从那次公寓门口的离别开始,我想,我以后我再也不会再胡乱的打电话给你了,我想我们就这样了吧,离别了。 就这样,以后再也不用每天发短信虚寒问暖了。 就这样,...

夜晚,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宝石蓝的天空中,没繁星的点缀,有的仅仅只是一轮暗淡的月亮。 坐地观月……不是为了浪漫,也不是为了赏月,只是有种莫名的情绪,从心头到心底,就像这轮被层层...

整理衣物才发现,衣柜里那些杂七杂八的春装,还没来得及展示,又要被藏起了。浅浅的失落划过眉心,是这个春天太匆忙了?可是,我镜头前的花枝嫣然和眉间的新绿,又如何能忽略? 仿佛就在...

李达伟,白族,1986年生,现居大理。中国作协会员。大益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暗世界》《大河》和《记忆宫殿》等。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三届“三毛散文奖...

几次到淮安,都没有在意还有这么个所在。淮安值得看的地方太多,朋友也没有推荐到这里走一走,直到这次快离开的时候,有谁说了一句,说刘鹗的故居也在这里。就提议去看看,其他人也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