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起,我对与故乡一江赣水相隔的村庄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我不知道,是仅仅因为它是与故乡对应的一个存在,还是它曾是我的家族故乡之外的故乡?

越过一片田野,爬上一段堤,就望见对岸的村庄了。离岸最近的是一座瓦窑。阳光下依稀可见暴露周围的碎瓦片,但从我记事起从没见它升起过窑火,它的存在似乎在于为村庄做一个无声的见证。瓦窑旁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密密的要把一切都裹得不透风似的。可总有声音和色彩从林中透出来,早晨的鸡鸣声和开门的吱呀声,节日或喜庆日子里的鞭炮声,黄昏四起的氤氲的炊烟,冬天一抹金黄的油菜花,都让人感觉到树林里村庄的坚韧存在。树林和村庄后面是山,连绵起伏,无边无际似的。

村庄不大,四五十户人家的样子。村名叫西流,说对岸的村庄是我家故乡之外的故乡,得从我的曾祖父说起。

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听仍健在的祖母讲,作为故乡方圆有名的一家杂货店的老板,曾祖父常到对岸的村庄贩收土产。与对岸来往熟了,竟与一户儿女辈的人家认了干亲,女主人为干女儿,男主人为干女婿。虽是结拜的干亲,双方红白喜事,却都是按真亲的礼数,贺礼无不详备。祖母评判,曾祖父与他的干女儿一家的关系,比亲父女还要亲。

有了这门干亲,太祖在对岸忙生意晚了,根本不着急找渡船过渡,而是常常留宿干女儿干女婿家中。他还常常抽空专到对岸小住几日,抿着小酒,唱着小曲,在专门为他准备的干净床铺上响亮地打着呼噜,俨然在自己家中一样乐不思蜀。

在曾祖父去世多年后,我经常独坐赣江边,透过悠悠赣水望着对岸,怀想着曾祖父。我想,曾祖父在对岸的村庄认下干亲的举动,是支使了一个商贩全部的浪漫,还是仅仅为了生意方便找一个下榻的地方?是偶尔的心血来潮,还是源于他对别一份生活的向往?

揣摩一个我未曾谋面的人的心情是徒劳的,我的内心总是蓄满了隔世的惆怅。曾祖父于我是多么地抽象遥远。而父亲在对岸的被他称为干姑姑一家的经历,却显得那么的真实。

曾祖父去世后,两家的关系依然亲密如初。我的伯父叔叔们小时候在那里受到过亲侄子的礼遇。父亲更是备受干亲的宠爱。祖父生下父亲兄妹九人,父亲非长非幼,几乎很难得到忙于生计的祖父祖母的宠爱怜惜。据说缺乏管教的父亲小时候非常顽劣,每当闯了祸挨了祖父祖母的揍,父亲就躲到对岸去住上几日。一到对岸,他很快忘记了满腹的委屈,与村里的小伙伴昏天黑地地玩耍,一起下水摸鱼,上树掏鸟,追猫撵狗,无所顾忌地施展他顽劣的天性。结果他不但不会挨揍反而惹得干姑姑如对亲生儿子般的疼爱。他吃着专为他炒就的腊味,在干姑姑怀里撒着娇,听干姑姑亲昵地唤着他的乳名,内心竟充满了从没有过的幸福。他甚至认为与故乡做法无异的年货,都有着别样的美味。

父亲每对我说起他在对岸的经历,脸上总洋溢着少有的生动表情。而时间是无情的,一如赣水,一逝不回。至今,父亲老了。经过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他满是皱纹的木讷的脸上已找不到一丁点少时顽劣的痕迹。我想,父亲对对岸的向往和痴迷,除了对一种朴素至深的情感的深深铭记,不过是对至今已与他一河相隔的包括童年在内的岁月一种刻骨的怀念而已。

我的家族与对岸的坚韧维系,使我对对岸被曾祖父结下干亲的一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我想,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竟使曾祖父有了结拜干亲的兴趣,使父亲怀着深深的感恩?他们有着怎样的好脾气、好性格?曾祖父的干女儿由于过早谢世我没能谋面,我却见过已儿孙满堂的被曾祖父唤作干女婿的老汉。那是我小时候祖父去世后的一年农历七七。七七是故乡祭祀河神、与亲友共庆丰收、祈求天赐风调雨顺的节日。老汉是带着他的小孙子来的。他留着山羊胡子,个小、精瘦、背脊微驼,操一口与故乡完全不同的口音,身上浆洗得干净的对襟大褂口的严实,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老实勤勉的庄稼人。不知为什么,他的神色并没有到至深故交家里的亲切随意,相反还显得有些拘谨。带来的小孙孙由于我没给他毽子踢而号啕大哭时,老汉竟尴尬万分。他时而大声叱喝时而蒙哄着孙子,手足无措,表情惶恐。他的这种尴尬和拘谨,可是随着曾祖父和祖父的去世两家的交往远离了当年的背景而使他有了生疏之感?

老汉不久也去世了。毕竟是曾祖父结下的干亲,维系了几十年的感情,至今已疏于走动,十分地淡薄了。岁月如流,已轮到我怀念与我一河相隔的童年了。我至今常想念起年龄与我一般大、当年和我吵过架的那个叫小水的老汉孙子。哦,不知他现在长成什么模样,有着怎样的人生命运。他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因为不给他毽子踢让他号啕大哭的小男孩,是否依然在生我的气?

而我竟十分地羡慕我的曾祖父和父亲,曾经拥有这么美好的一个所在和这么美好的一份情感。很多时候,我甚至幻想父亲也如曾祖父,与对岸一户善良淳朴的人家结下干亲,使我在这个世界上,孤独的时候有一个排遣消解的地方,想流泪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嚎啕大哭的地方,受到伤害时有一个可以躲避人群心灵得到抚慰的地方。时常我坐在河边,怀着向往的心情眺望对岸,我想那里有着故乡没有的美好,人人性情淳朴,双目清净,内心了无纤尘,生活充满了光彩和趣味。甚至于所有美好的心愿都可以实现,所有热烈的期盼都不会落空……

其实我是到过对岸的,坐着船,越过二里宽的河流,对岸就到了。走过裹着村子的一片树林,展现在我眼前的情景与故乡并无二样:一样的房子,一样的门楣和瓦楞,一样的褪色的春联……那里的面孔也与故乡的毫无两样。

我在那个村子徜徉了一日。我从村东走到村西,从村南走到村北。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向往和生活过的地方,是折叠起祖辈的趣味和命运的地方。我想我碰到的许多人中,一定有人认识我的祖辈,一定了解我祖辈的许多事情。我却没有去打探那户曾被曾祖父称为干女儿的一家的念头。我甚至没有跟任何人说上一句话。我的到来没有引起过任何人好奇的询问,好像我是这里的人似的。

我并不感到遗憾。我固执地认为,我所到过的对岸的村庄和我坐在故乡的河边眺望的村庄并不是同一个村庄。我相信,有些事物,并不在现实中,而在我们的梦里。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没有几天工夫,是走不完福州长乐区二刘村的。虽然我慕名二刘村已久,它距我家乡梅花镇仅七八公里,但是遗憾的是,每次我总是与它擦肩而过。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走进二刘村的深处,真真...

赵芝,甘肃临潭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辞赋》《北方文学》《生态文化》《甘肃诗词》《甘肃税务》《格桑花》等刊。 多年以后,我又一次来到兰家山。 兰家山是一座以姓氏命...

“我刚骑车拐过一个路口,然后突然一大片花瓣被风吹落,呼啦啦地飘,被路边的灯光照亮,就像是《情书》里柏原崇在教室看漫画,阳光透过白色窗帘照过来的光,一派柔和,真好看。” “然而...

宋人仕元帖 古人口中的“苟非其人,虽工不贵”,用李苦禅的话说,就是“人无人格,画无画格”。再说白一点,就是“字如其人”。人品作品,或者人事,尤其在文学、艺术领域,由古至今就捆...

前几日去浙江桐庐,偶然识得一种草。它外观不起眼,簇生成丛,秆直立,像小号的芦苇。朋友随手掐断一截叶子,放在手里揉搓之后,闻起来很香!我随之模仿,只觉得清冽的气息直冲脑门,还...

一 这方群山,景色如幻。龙甫抬头,帷幕打开,四幕大戏,便在上天安排下,依次上演! 春风轻轻掠过山野,迎春花是最称职的报春使者,但她的性格却是那么婉约,总是羞羞答答,爱在犄角旮...

坐落在颐和园之北、圆明园之西的这所校园,与皇家园林水系相通、气脉相连,得西山浩渺之灵秀,拥郊野旷荡之雄阔,草木蓊郁,古风氤氲,其幽邃淹博的气韵在京城是出了名的。这种得天独厚...

马婷,中国作协会员,作品见《山花》《雨花》《青年作家》《湖南文学》《散文选刊》等。著有作品集《十亩之间》《静居长安》。曾获“丰子恺散文奖”“冰心散文奖”“陕西青年文学奖”等...

暑假开始的一天,没有回乡下去穷居,所以是按平日作息,五点多钟起床,洗脸读书,直到朝阳由东湖那边的山林里升起,照亮窗外簇拥错落的楼宇,将薄薄热力投放到书房里。八点钟出发,开车...

一 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的一天,秋阳高照,富春江波平如镜,桐君山东麓,离水面8至10米处,有一片陡壁悬崖。东麓山脚有个深潭,深不可测,除了打鱼船,很少有人来。 此时,有个中年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