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晚上,从这个城市驾车前往另一个城市。夜色深浓起来,整个空间感觉全然不似白日了。这个时段没什么车,路就显得特别宽阔,让人的心绪放松下来。路两边的林壑由于昏暗而变得氤氲一片,如水墨落在宣纸上,渐渐晕开。暗夜使人的视觉无从施展,岭上的草木短长疏密各有不同,现在看来却是一样的迷蒙。视力被阻挡在物象之外,无从深入——除非深夜过去,晨曦到来。

我是比较重视细节的人,最好能看清一枚松针的坚挺锐利,而不是一扫而过。电灯的发明,使夜间的视觉如在白昼。我的书房刚装上灯时,觉得光线弱了,有些小字看得吃力,便又加了一组。这样,在书房里看一些竖版的前人文字,便舒服多了。有人说我书房的灯太亮了,超过了科学护眼的一些指标,最好调整一下。是否科学,以数字来判断固然无懈可击,但一个人俗常生活里的喜好也是重要的。

也有比我更重视细节的人。听卖楼者说有一位买家,白日里来了一趟,很是满意;风雨交加时又来了一趟,还是满意。他们觉得交易只是时间问题了。然而在一个夜晚买家又来了,这时他看到问题了——外边的光线强而纷乱,让人心绪不宁。如果不是此次在晚间进行考察,他是不会推翻此前留下的美感的。

晚间出门常常伴随一些情调,这不可否认。很多人了解王徽之的名士风采,是从他夜间访戴开始的。一个人在夜里醒来,想起老朋友,不顾及正下着大雪,乘船前往,船在风雪中行了一夜方至。一个人在夜里不待在家中,而执意往外走,那一定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关乎物质,有的则是情调使然。王徽之的夜行是从情调上出发的,情调往往不可理喻,却可流传。无事而有闲的人会利用夜晚这个时段,做一些非常规之事,让内心之兴,有一个去处。

有人选择晚间来访,以为这段时间对谁来说都是闲暇、充足的,可以长坐不起。正事很快说完,余下的便是道听途说的展开。白日是很有意义的——从白日的功能来说,它是人用来维持生存的时段,教书的、经商的、务农的,各行各业,不可懈怠,人们都在为生存这一意义下力,使物质财富得以创造。晚间说不上有什么意义,更多的是有情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兴趣、小爱好,尽管不足与人说,只是自己悄悄地赏玩,却是开怀之至,满足自己的兴味也只能利用夜晚这一段闲暇。可是有人来访,只好陪说陪笑,心不在焉。有几次客人有起身的动作,主人心中暗喜,谁知他又坐了下来,开启另一个话题。是不是此时主人有很重要的事要做?也不是,好像没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文士大抵如此。夜间,我常常有些小事想做,比如想趁这个夜晚研一小盅墨。很发墨的砚台,很上乘的松烟墨,慢慢地磨着,时间慢慢过去,身心越发松弛。磨一晚上墨,得一小盅墨汁,用它来写小楷,适宜之至。病夫一般地研磨似乎太浪费时间了,然而浪费的也是私人的时间——我乐意浪费一些夜晚的时间,延续渐渐远去的古风。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写信最勤,末了落款最喜欢煞有介事地写上“书于灯下”。那时我对草书的法则已经知道不少,“灯下”两个字用草书来表达,可以化为许多个点,犹如星辰散落,一封信就活起来了。我想象对方读我的信时,想到我所处山乡的夜景,孤灯如豆,寒蛩悲吟,读懂我在灯下的愁苦思绪。选择在夜里写信,一是那时时间充足,可以写得很长,其中难免有卖弄文采的脾性溢出,短话长说,多了许多闲笔。再一个就是夜晚助长了情调的延伸。那时物资匮乏,情调反而增长了,日子寡淡也能饶有兴致地把一封信写得神采飞扬,写信成了夜间自我陶醉的一种方式。很多年后,我还是会在晚间写信,却再也不在末了标明“书于灯下”。情调是游移不居的,既然走远就不必回来。

况周颐说:“人静帘垂,灯昏香直。”这是他书斋的夜间状态。古人房间的亮度大抵如此,不亮,带着昏黄。就是辛稼轩笔下的元夕,灯火也不会亮到哪里去,灯火阑珊是一种常态。古时,晚间的茶舍、酒肆、香坊、客栈,定然都是迷迷蒙蒙的古典气氛,让人看得到,又看不清楚,让视觉受囿,又让感觉延伸。来的人静静坐下来,喝一泡茶,闻一炷香。这类空间能够营造沉浸感,动作慢一点,话题轻松一点,养一养白日耗费的精神和肉身。对比之下我联想到自己的书房,晚间的灯火是不是太亮了,亮到纤毫可辨、不可逃遁,会不会把一些夜晚给予的精神上的福利驱散了?况周颐坐在昏黄的灯下,最后居然能“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如此幻境,我从未有过。

有人要学《兰亭序》,问我学谁的好,我说学虞世南或褚遂良的即可。虞、褚二人笔下的《兰亭序》都有一些朦胧的夜色感,似有一层纱笼罩在墨迹上,使人雾里看花一般,拙朴敛约的情调就弥漫开来。有些前人的墨迹也如在夜中行,《平复帖》《李柏文书》《王念卖驼券》都如此,后人学习,外表学个大概仿佛,里边混沌一团的韵味能钩沉出来便好。不少古人也是如此,字不算精美,只是有韵味,这就行了。韵味就是夜色里的感觉,看不清,说不清,靠品咂,似断若连,不绝如缕。有不少作品让人把玩不已,但没有多少人关注它是白日还是晚间所作。我猜度姜白石是常在夜间下笔的,他会写道:“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晚间,笔下似乎更为散淡,不似白日那般收紧。

夜间的持守者往往让人赞赏。像头悬梁、锥刺股这种故事,居然作为正面例子传了下来,至于凿壁偷光、囊萤借光,当然也不值得仿效,却也让人津津乐道,只能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一个人如何心怀渴望,从而在夜间苦学。古人的志怪小说喜欢把文弱书生放在夜里,让他获得奇遇,然后铺陈细节,常常写到鸡叫时分就戛然而止。作者把白日都放过,专挑夜间来写,将许多神秘诡谲连缀起来,笔下大胆了许多,任意而为,荒唐玄乎亦无不可。夜间,书写的可能性无限,不可羁绊。蒲松龄就是写夜的好手,他说:“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于是,白日里不曾出现的灵异,都会在夜间纷至沓来,纳于笔下。西美尔曾经说,既然是生命,就需要有一种形式;既然是生命,就需要比形式更多的东西。我对这有点哲学意味的话语的理解是,我们除了那些实在可抚、可遵循的规矩,还需要恍惚迷离的情思、幻象、梦寐参与我们的生命与生活——而这一部分更多地来自夜晚。

每一个夜晚都如期而至,为我们享用。夜晚和夜晚是不同的,缘于人对待夜晚的不同态度。很多年前,我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于是常常穿过整个夜,苦读无休,恨不能长夜无边。这也使夜晚的空气紧张不已,如箭在弦,随时等待发出。现在,我则常常在夜间遣兴于文字,信手翻翻一些前人的碑帖,写三两行字,或者像前面说的,有气无力地研磨一盅墨汁。显然,如今夜间的我是闲适之至的,更是远离了熬夜。

每一个穿过白日进入如水夜色的普通个体,日间的生活总是丰富而斑斓的。不过我还是喜欢夜间的朦胧恍惚,它储存着个人生活的许多秘密,且更见出趣味。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没有几天工夫,是走不完福州长乐区二刘村的。虽然我慕名二刘村已久,它距我家乡梅花镇仅七八公里,但是遗憾的是,每次我总是与它擦肩而过。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走进二刘村的深处,真真...

赵芝,甘肃临潭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辞赋》《北方文学》《生态文化》《甘肃诗词》《甘肃税务》《格桑花》等刊。 多年以后,我又一次来到兰家山。 兰家山是一座以姓氏命...

“我刚骑车拐过一个路口,然后突然一大片花瓣被风吹落,呼啦啦地飘,被路边的灯光照亮,就像是《情书》里柏原崇在教室看漫画,阳光透过白色窗帘照过来的光,一派柔和,真好看。” “然而...

宋人仕元帖 古人口中的“苟非其人,虽工不贵”,用李苦禅的话说,就是“人无人格,画无画格”。再说白一点,就是“字如其人”。人品作品,或者人事,尤其在文学、艺术领域,由古至今就捆...

前几日去浙江桐庐,偶然识得一种草。它外观不起眼,簇生成丛,秆直立,像小号的芦苇。朋友随手掐断一截叶子,放在手里揉搓之后,闻起来很香!我随之模仿,只觉得清冽的气息直冲脑门,还...

一 这方群山,景色如幻。龙甫抬头,帷幕打开,四幕大戏,便在上天安排下,依次上演! 春风轻轻掠过山野,迎春花是最称职的报春使者,但她的性格却是那么婉约,总是羞羞答答,爱在犄角旮...

坐落在颐和园之北、圆明园之西的这所校园,与皇家园林水系相通、气脉相连,得西山浩渺之灵秀,拥郊野旷荡之雄阔,草木蓊郁,古风氤氲,其幽邃淹博的气韵在京城是出了名的。这种得天独厚...

马婷,中国作协会员,作品见《山花》《雨花》《青年作家》《湖南文学》《散文选刊》等。著有作品集《十亩之间》《静居长安》。曾获“丰子恺散文奖”“冰心散文奖”“陕西青年文学奖”等...

暑假开始的一天,没有回乡下去穷居,所以是按平日作息,五点多钟起床,洗脸读书,直到朝阳由东湖那边的山林里升起,照亮窗外簇拥错落的楼宇,将薄薄热力投放到书房里。八点钟出发,开车...

一 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的一天,秋阳高照,富春江波平如镜,桐君山东麓,离水面8至10米处,有一片陡壁悬崖。东麓山脚有个深潭,深不可测,除了打鱼船,很少有人来。 此时,有个中年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