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肘山秋韵

秋色。   

周能发摄

秋天的太阳多了几分温情,酥麻麻的阳光含情脉脉,余辉漫漫,诗意点点。软糯轻柔的风,如一支神奇的画笔,把山川田园描绘成五彩斑斓的世界。屹立于四川会理古城北面的龙肘山,沐浴着暖暖的秋阳,巍峨挺拔,峰峦峻朗,比起春日与盛夏的繁茂,更多了几分别样的风采。

山色苍劲云悠悠

龙肘山海拔3586米,与世界屋脊珠峰相比,它是微不足道的小不点,但对于内地有高原反应的人来说,这样的高度依然让人望而却步。

峰顶建有广播发射站,高高的信号发射架直指苍穹。山上空气流动极快,阵阵秋风从塔架上掠过,惊天动地的吼叫声让这个僻静的地方多了几分寒意。登临山顶,极目远眺,龙肘山犹如一只慵懒的狮子静卧在群峰之巅。山上怪石嶙峋,植被稀疏,浅浅的野草犹如狮子头上的绒毛,厚毯子一样密密匝匝。阳光轻柔,劲风猎猎,这些绒毛起起伏伏,让静默的大山展现出勃勃生机。

龙肘山秋天的气候不像盛夏时节复杂多变,却也个性鲜明。昨夜下过一场雨,空气中弥散着泥土的芬芳。从广播发射站一路蜿蜒而下,转过几道弯,从树林间涌过片片洁白的雾。这些雾无声无息,一缕一缕,一团一团,铺天盖地而来,很快填满了深谷,吞没了远方的太阳,天地一片混沌。打开车窗,耳边林涛阵阵,总觉得山间的云雾擦着额头,从耳畔,从腋下,从身后急促而过,丝丝缕缕,如梦如幻。一阵风从山间掠过,流云渐渐变薄,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好像缥缥缈缈的太阳就在眼前。雾慢慢散去,眼前的世界一点一点清朗起来。远方连绵的群山,山脚下带子一样的公路以及星星点点的农舍,看上去是那样的亲切。

临近山顶,是大片大片的野生杜鹃。龙肘山是杜鹃的王国,从山脚到山顶海拔不同,杜鹃的品种也不同,花期也不相同,每年春夏之交次第开放。山顶杜鹃植株不高,长得挨挨挤挤,那淡淡的一抹绛红,地毯般绵延到天际。偶尔一株绿中泛黄的树,从杜鹃丛中探出头来,就像能工巧匠在地毯上嵌入的花纹,精致得让人难以置信。

看着密密麻麻的杜鹃林,我的脑海里幻化成初夏时节浩瀚的杜鹃花海。这些静静伫立在阳光下的身影,正为明年那场绚烂储存着力量。

鸟鸣虫唱山更幽

绿,依然是龙肘山秋天的主色调,只不过比夏天更为凝重深沉。

站在龙肘山半山腰,只见山上山下碧波涌动,郁郁葱葱。挺拔高大的树,一棵挨着一棵,直指云天。这些错落有致的大树,枝繁叶茂,绿茵如云,为茫茫大山增添了几分神秘。几棵性急的树已被秋霜染红,偶尔还有一树一树的野花,把宁静的大山点缀得鲜活可人。

盛夏时节,山间树林是蝉儿的天堂,它们在稠密的阳光下呼朋引伴,高亢嘹亮的蝉声聒噪着这方天地。几场秋雨过后,树上的蝉儿收敛了喧嚣张扬的个性,它们蛰伏在茂密的树林里,偶尔用几声低沉的蝉鸣应和着小虫子的欢唱,在阵阵林涛中弹拨出大山的静谧。

金色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洒落下来,闪亮在枝叶间的光斑犹如一条条欢快的金鱼,呐喊着,欢笑着,在绿色的波浪里翩翩起舞。几只调皮的松鼠追逐着,嬉闹着,在树上跳来跳去。偶尔有只胆大的,从树上纵身一跃,跳在路中间,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不知是谁惊扰了它,这个鬼精灵一扭头,又跑回树上和同伴玩耍了。

几只觅食的鸟雀在阳光下呼啦啦飞过来,划过蓝蓝的天空,落入浩瀚的森林,叽叽喳喳地唱出满世界的欢愉。舒爽的风带着浓浓的暖意,在密不透风的树林里涌动着,摇曳的树影在茫茫林海中婆娑出大山的神韵。密密实实的树冠犹如深绿的波浪,层峦叠翠,绵延不绝,看上去就像一幅壮阔的浮雕,立体饱满,轮廓分明。

置身于绿色的世界,确实难以分辨季节的容颜。不过,片片落下的红叶,几株挂满褐色豆荚的树,无声地昭告天下,秋天就在我们眼前。

山水田园入画来

秋天的风糯糯的,酥酥的,吹薄了棉絮一样的云层,吹出了蓝莹莹的天空,吹出了遍地的金黄,也吹出了人间的欢欣与忙碌。

龙肘山下,绿树掩映下的农舍,白墙青瓦,炊烟缭绕,氤氲在空气中的鸡鸣犬吠声中,用活色鲜香的人间烟火织出袅袅“乡愁”。墨绿的山间,一坡接一坡,一片接一片,黄灿灿的烤烟特别打眼。走进遍地金黄的烟田,空气里烟叶特有的清香让人倍感舒爽。今年雨水调匀,株株烟苗比着赛着,齐刷刷长到了一人来高,叶片肥厚,价格不菲,无疑又是一个丰收年。

地里的玉米秆渐渐泛黄,应和着柔柔的秋风,窸窸窣窣筛落一地的碎响。过不了几天,饱满的玉米棒子在“咔咔”的脆响中,随着勤劳的主人进了农家小院。剥去它们的外壳,留下三两根小辫,再一串串挂在屋檐下,金黄的玉米就成了山里最耀眼的风景。

田里采收过的茭白,留下了依旧绿意盎然的枝叶。大大小小的稻田,经过季节的淘洗,收获了沉甸甸的稻穗,它们都羞涩地低垂着头。黄澄澄的稻谷,颗粒饱满,在如潮的蛙声中弥散着醉人的芳香。如酥的阳光下,这些稻田就像时光老人在原野上铺就的黄地毯,更像一幅凝滞厚重的油画,在山间绿树的衬托下,厚厚的,黏黏的,华贵端庄,富丽堂皇。

太阳无疑是最高明的调色大师,为大地涂上绚丽的色彩。黄黄的南瓜,金色的向日葵,红红的辣椒,青黄的丝瓜,粉红的西红柿,以及树上熟透的红柿子、零落在枝头的黄色橙子,缤纷出秋天的富足与希望。

这样的季节,人们是不会闲着的。烘烤烟叶,开镰割谷,采摘瓜果,晾晒黄豆绿豆,让一年的辛劳颗粒归仓。日子忙碌而充实,每个农人都用辛勤的汗水,把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

这是秋天最动人的韵律,色彩斑斓,如诗如画,馥郁芳香。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好多年前,我走出校门工作不久,被分配到咸宁市马桥镇一个叫王家畈的村驻队。 那时候的农村好穷,善良纯朴的农民将打出来的粮食,筛了又筛,用风车扇了又扇,把最饱满的交给国家,企望用...

上海人对洗澡是有执念的。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于大多数的上海人而言,拥有一间独立的卫生间,可以不用去公共浴室,不用在房间里找个大盆、大冷天吊个浴罩,大动干戈地洗热水澡,...

一 接亲的队伍还没有出现,敲锣打鼓的声音就隐约从远方传来,悠扬的唢呐声萦绕在空旷的山野,由远及近,由微弱逐渐响亮,由柔和变得粗犷。正在忙碌的父老乡亲停下手中的活,竖起耳朵聆听...

从7月28日中午起,大雨就开始降临。也无雷,也无风,却倾盆而下。甬道上的小树被浇得枝丫低垂,在欲折不折之间。这一如“挣扎”的模样,在绝望中希望。几棵巨树在雨中挺立,有补天的气势...

刚刚入冬,南方依然满目翠绿,北方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四个人乘飞机,再坐汽车,冒着严寒,专程赴山西方山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乡参观。 当我看到吕梁山南麓这块福地时,...

导读 著名学者丁帆专栏“乡村风景”完结篇。该系列用六篇随笔回望当年他以知青身份走入乡村的经历,并以世界艺术史上的著名风景画为参照,重新打量从乡村到乡镇、再到县城的时代景观和人...

1982年的重庆和中国大多数二线城市一样,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可以在本土形成巨澜。譬如,那时流行着的喇叭裤和蝙蝠衫,差不多就被重庆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穿成了像厂服、校服之类具有集...

钱塘江从我家门前经过。大江大河出大鱼,越地人家把江鱼分为三六九等,白鱼为上,鲈其次,鳜再次。白鱼和刀鱼一样,是江鱼中的头牌。比起纤细苗条的刀鱼,白鱼丰满高挑得多,一二斤常见...

如果说世界上有永不凋谢的花,那么非芦花莫属。古人之所以折芦花以赠远,除却表达思念外,还因为芦花即使被折下也不会凋零,这是古人对友谊长存这一愿景的最好寄托。 在创作以东北大地百...

1 春•东寺沟 春半,我来到东寺沟,这是秦岭太平峪的一条阔沟,入沟口的老王家是我的常住之处。老王为他的农家乐起名“仙•山居”,刻在门外石头做的一面照壁上,房屋是新建筑,主体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