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丽叫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化妆的最高境界是素颜,美丽的最高境界是天然。

何为自然,三国魏王弼《老子注·五章》:“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自然又曰自尔,亦曰法尔,任运天然。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自然就是天然,非人为的。是因果有定,得失随缘。

自然就象一块晶莹剔透的玉,天然雕琢,质朴高雅;自然就象刚出清水的芙蓉花,高洁明媚,毫无修饰,给人清新脱俗、赏心悦目的感觉。自然是一米阳光,可以给人无限温暖;自然是一阵清风,可以给人无限清凉;自然是一缕月色,可以给人无限的冷艳。自然是蓝天高远缘无雨,白云出岫本无心。自然是青山绿水平常事,落花飞蝶随时见。自然是清纯可爱的小姑娘在田野里奔跑,率真质朴的小伙子在小河里沐浴。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可爱,是人的本性。生下来时,人人都是可爱的。那粉嘟嘟的脸,胖呼呼的手,短而粗的腿,人见人爱。儿童的心是纯真的,善良的,想哭就苦,想笑就笑,率真,率性。童言无忌,总说真话,那是真的不染尘埃,天真无暇。现实中皇帝的新装,只有儿童的心才发现得了。人生本来就很简单,本来就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洒脱地来,洒脱地走,原是生活的本真,没必要为名利财富呕心沥血,没必要被名缰利锁套一辈子。

自然,生命是为本真的纯粹;自然,是一颗赤子之心历经尘世纷扰却依然能出淤泥而不染。每一个人生来就是自然的,大自然就是自然的本色。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喜欢到一些没有人开发或者人为雕琢过的景点去欣赏纯大自然的风光。只有自然的东西,我觉得它才是最美的,最贴近生活的,最让人感动的。兴起而去,兴尽则返,不需要任何事物的约束。天空高远,草原辽阔,田野空旷,大海浩瀚,高山峻峭,雪峰神圣。草儿碧绿,花儿娇艳,古树苍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一切都如此美好动人。溪水潺潺,曲折自然;野花野草,没有人采;村姑山妹,纯朴美丽……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界总是以万千的姿态呈现给我们,让我们体会无尽的真美;而现实中,带给我们惊艳和感动的总是那些不加装饰,不假雕琢,流露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的事物。

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有些时候,顺其自然便是一种人生的洒脱。无论貌美还是丑陋,只要他保持本色,返璞归真。保持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就是真我。

王维的诗是自然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刻意地雕琢。

怀素的字是自然的。笔法随性,如白云出岫,自在,洒脱;如清风拂水,灵动,飘逸。

渊明的品格是自然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田园,超然物外,洒脱随性。

诗仙的飘逸是自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飘逸,豪迈,洒脱,那份醉意带着太白最本真的锐气,最自然的美丽。

辽阔的草原是自然的。一望无际的草海,自由自在的云朵,自生自灭的野花,悠然闲适的羊群······美得纯粹而生动,没有一丝人工的痕迹,原始天然、宁静祥和、清新安逸。

浩瀚的沙漠是自然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的沙海,无边的寂静,没有人烟的污染,没有世俗的尘埃,一切都那么静,那么天然。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天然的只有上帝的足迹。

野外绽放的野花是自然的。人迹罕至的深谷,无人攀登的悬崖是自然的。几丛小野花静静地开放,不在意有没有人观赏,不在意尘世喧嚣的浮华。只把阳光融进心灵,只把风雨融进生命里,在寂然里绽放最美的刹那······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好多年前,我走出校门工作不久,被分配到咸宁市马桥镇一个叫王家畈的村驻队。 那时候的农村好穷,善良纯朴的农民将打出来的粮食,筛了又筛,用风车扇了又扇,把最饱满的交给国家,企望用...

上海人对洗澡是有执念的。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于大多数的上海人而言,拥有一间独立的卫生间,可以不用去公共浴室,不用在房间里找个大盆、大冷天吊个浴罩,大动干戈地洗热水澡,...

一 接亲的队伍还没有出现,敲锣打鼓的声音就隐约从远方传来,悠扬的唢呐声萦绕在空旷的山野,由远及近,由微弱逐渐响亮,由柔和变得粗犷。正在忙碌的父老乡亲停下手中的活,竖起耳朵聆听...

从7月28日中午起,大雨就开始降临。也无雷,也无风,却倾盆而下。甬道上的小树被浇得枝丫低垂,在欲折不折之间。这一如“挣扎”的模样,在绝望中希望。几棵巨树在雨中挺立,有补天的气势...

刚刚入冬,南方依然满目翠绿,北方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四个人乘飞机,再坐汽车,冒着严寒,专程赴山西方山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乡参观。 当我看到吕梁山南麓这块福地时,...

导读 著名学者丁帆专栏“乡村风景”完结篇。该系列用六篇随笔回望当年他以知青身份走入乡村的经历,并以世界艺术史上的著名风景画为参照,重新打量从乡村到乡镇、再到县城的时代景观和人...

1982年的重庆和中国大多数二线城市一样,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可以在本土形成巨澜。譬如,那时流行着的喇叭裤和蝙蝠衫,差不多就被重庆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穿成了像厂服、校服之类具有集...

钱塘江从我家门前经过。大江大河出大鱼,越地人家把江鱼分为三六九等,白鱼为上,鲈其次,鳜再次。白鱼和刀鱼一样,是江鱼中的头牌。比起纤细苗条的刀鱼,白鱼丰满高挑得多,一二斤常见...

如果说世界上有永不凋谢的花,那么非芦花莫属。古人之所以折芦花以赠远,除却表达思念外,还因为芦花即使被折下也不会凋零,这是古人对友谊长存这一愿景的最好寄托。 在创作以东北大地百...

1 春•东寺沟 春半,我来到东寺沟,这是秦岭太平峪的一条阔沟,入沟口的老王家是我的常住之处。老王为他的农家乐起名“仙•山居”,刻在门外石头做的一面照壁上,房屋是新建筑,主体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