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掩住了太阳红彤彤的脸颊。 迟暮的空气,有些凉。也许在日头落下之前不会感到冷清,不过,当晚霞散去最后的一抹红,世界就是夜的天下了。

夜,是万物的衾被,遮掩着岁月的轮回。当我睁开眼睛再一次看到钻进屋子里的阳光,它又在准备另一次的轮回。不过,岁月匆匆不能归咎于夜。因为,这是它的使命,是自然的生之定律。而生命是和自然一致的,如夜一般,拥有着自己的轮回。 我是一个不相信夙命的人。我见到春天的阳光,会心生暖意。见到红花绿草,也会爱怜欣喜,钦慕生命的伟大。我也憧憬过,就像塞林格所说的那样,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我在这田野中长大,再去看那些孩子,哪一个个美丽的生命在我的身边跳跃。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与他们融在一起,什么也不去做,沐着和煦的阳光,感受灵魂之中的盎然生机。可是,当我再次走近那田野,看见花在开,听见鸟在叫,生命就在我的周围浮动,我尽力回想,我--一个在麦田里奔跑的孩子,却是那么陌生,我又该怎么质问自己?也许该像史铁生一般,那一句生命的跫音:那会是我吗?可是,那不是我吗?

当然,今天不是历史。但是,今天终究会变成历史。我们不愿让今天与昨天重叠,然而,我们似乎都成了明天的牺牲品。或许,这样的故事只会在少数人身上出现,但是,你不会知道,那个人到底会是谁,也许,在不经意之间,你自己也变成故事的主角了。 我们不是人生的导演,却都是人生的演员。即使不愿意重复故事的桥段,可我们仍会在不想哭的时候流下眼泪,不愿笑的时候露出笑颜。我们自以为把生命作为傀儡,不知不觉中,我们却又成了生命的傀儡,仿佛,人们不愿臣服于命运的轮回,却依偎着夜的轮回思考命运。

这不是夙命吗?

夜渐深沉。我还是愿意做一个夜行者,用简单的笔,勾勒卑微的心。我很庆幸也是这生命轮回中的一员,能够感受它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许,我们与这广袤的苍穹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可是,我仍乐于去相信:即便是一粒沙入海,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波澜。

是的,生命还是要看开一些的。有些人厌倦了红尘中的匆匆,却始终拗不过生活,不得不在滚滚红尘中奔走。这是一种羁绊,也是一种责任。我们也许还没有足够承担起的信心,但是又必须去承担,在生的历练中学会怎么活。这样说来,人是不幸的,因为你不知道,生命的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似乎只能被动地承受。而人又是幸运的,因为生命让你懂得了这世界什么是爱,什么是牵挂。生命的夜空,可能不会总有明皓的月,然而,当星辰布满夜空,心也同样会璀璨夺目。

夜,是亘古的定律。

生命,是不朽的菩提。

夜已深沉。窗外,寂寞碎了一地。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中国画《嫦娥奔月》,作者任率英。 风露清,月华明,又是一年中秋时。从“中秋夜迎寒”到“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中秋是文化符号,蕴含家国情怀,总能触发人们的无限思绪,并在文...

初到雄安,我几乎被惊艳到了! 整个城市好像隐藏在绿林中,大有城在林中、林在城里之意。这里没有高楼,没有车马喧嚣,没有人流拥挤,没有匆忙与浮躁。它安静、沉稳、内敛、清雅,充满生...

刘星元,一九八七年生,作品见于《十月》《花城》《天涯》《钟山》等,出版有散文集《小城的年轮》《大地契约》《尘与光》,曾获山东文学奖、滇池文学奖、万松浦文学奖。 一 养蜂人的故...

门对青山 那年去天姥山,朋友俞氏的家就在山里。那次去还看到了他的老母亲,看了他家周围的山屋,之所以叫"山屋”,那可真是山里的屋。及至走到一户人家,门半掩着,门上过年时贴的对联...

四季中,喜欢秋天——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颇为深刻,或许是一生的。 乡下酷夏总是与“双抢”连接在一起,一边割早稻,一边插晚稻秧,大人累,孩子更累。白天风风火火,到了夜里,躺在屋...

一 从汕头的广场码头到礐石海南岸,横跨榕江,乘船需要15分钟左右,单程票1元钱。 我们搭乘轮渡,赶在日落前过去。 黄昏,在光阴的舞台中像一曲华尔兹。从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到杜牧的...

一 有一种缘细若游丝,你往往看不见它。因为它太细微、太轻飘,以至于它展现在你眼前时,你几乎觉察不到它的存在。 这种缘并不珍贵,也不稀罕,人人都有,只是人人都不太在意罢了,而是...

在北戴河一家酒店度假,吹着海风,踏着海浪,看海鸽子在苍茫的大海上翻飞,脑海里跳动着高尔基的“像黑色的闪电”搏击风浪的海燕;院落中的一株核桃树,像龙钟老汉,枝丫匍匐满地,形成...

整整两年了,我离开那个遥远的西北小山村。说是山村,其实并不十分准确。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两千到三千米,村里既...

一 如果定居三代以上,算作土著,那我就比较纯粹。打从我的祖太爷挑担闯关东,我是辽阳地界出生的第四代人,屈指一数,大概二百年。在此我要做个声明——我曾生活在辽阳,是个地道的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