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桐下结庐”。单是这名字就充满诗意。

陆春祥的《水边的修辞》载,遍尝百草的神农,派遣尽得自己医术妙谛的弟子迷榖,一路向南,到毒虫成群、百姓缺医少药的蛮荒之地去独立闯荡,治病救人。

他行行复行行,一路行,一路医,当他觉得该找个地方停下来的时候,发现了今天称之为“桐庐”的地方:

一条清澈的大江,绿波缓缓流动,另一条斜刺里杀出的支流,将一座山紧紧围绕。山不高,却葱郁,东边山坳有一大片平地,桐树茂盛,此山与一望无际的群山逶迤相连。

于是,迷榖在大江边的桐树下结了一座茅庐,开始采药,救人,收徒,写作。

人称“桐君”。

继《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之后,他又留下了一部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桐君采药录》。人们感念他,此地遂成为“桐庐郡”。

桐庐便渐渐地无处不“桐君”,山成了桐君山,塔成了桐君塔,还有桐江、桐洲、桐君堂……

被桐君相中的地方,自然是人间胜境。此后,这里吸引来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又吸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其中不乏文化巨匠。于是千百年来,这些诗词圣手轮番对桐庐展开诗词“轰炸”。如今,中国的县级行政区约2900个,哪一个区县被历代文人用诗词歌颂得最多?

——桐庐。

据煌煌三卷本的《桐庐古诗词大集》载,自南北朝至明清,有1900余位诗人,为桐庐写下了7400余首诗词。如李白、孟浩然、王维、孟郊、白居易、罗隐、贯休、范仲淹、苏轼、陆游、朱熹、杨万里,等等。

仅唐宋就有520多位著名诗人,留下了1400多首诗词,“几乎涵盖了那个时期所有重要诗人”。

至于这些诗人都写了一些怎样的诗,随后再说。先讲他们为什么会摩肩接踵地来到桐庐一展才情,或可称之为吐露心声。

皆因在桐庐独绝天下的奇山异水中,有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此镜历千百年的狂风暴雨、雾瘴弥漫而一尘不染,依然光华璀璨,能照出人的灵魂。

于是,古往今来人们都一窝蜂地来桐庐照镜子,特别是官场中人。而古代文学大家,又多身在官场,尤其是那些在官场失意甚或被贬谪的大才,他们站到桐庐的大镜前,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警醒,或懊恼,或惶愧,或愤恨……

这面神奇灵幻的大镜,就是严光,严子陵。

他满腹经天纬地之才,王莽篡位前和当了皇帝后,曾两次请他出任朝廷高官,均被他拒绝。后来他却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为还是一介空有皇族血统的草民刘秀答疑解惑,开导他起兵除逆,夺回汉室天下。

刘秀成为汉光武皇帝后,想请严光回朝为官,辅佐自己。两人同榻而眠,严光将一双赤脚放到刘秀的肚子上,“客星犯帝座”,光武帝却丝毫不怪罪,被传为佳话。然而严光还是辞谢不敏,刘秀竟也不敢强留。

严光回到桐庐,在富春江边一风景绝佳的高台上垂钓。他这一伸竿,就让所有文人学士都无比崇拜:“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

他钓鱼,竟然成“道”。直如姜太公,用直钩为周朝钓了800年天下。

说来也怪,或者说是中国古代官场文化的一大特点,凡入官场者都渴望能一路高官厚禄,可是无论混得得意与否,又从心里崇敬有条件做高官得厚禄却自动放弃、归隐山林的人。于是,严光成为历代文化精英的精神偶像。

李白是何等狂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蓬蒿人”,甚至自比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欲上青天览明月”。他雄心勃勃地到长安,一心要施展抱负,成就大业,却只写了几首诗,就被皇帝用些散碎银两打发回乡间。他来桐庐见到严子陵钓台,无法不惭愧: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李太白终究是诚直的大家。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池州刺史杜牧调任睦州刺史,不算被贬。上任后,他发现桐庐大好,拜谒了严子陵祠,写下著名的《睦州四韵》: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诗中的“潺湲”两个字,最早是谢灵运用来形容富春江边严子陵钓台的,“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以后便有多人援用这两字,包括如杜牧这样的大家。

范仲淹被宋仁宗贬为睦州知州时,大修严子陵祠,亲笔写下流传后世的《严先生祠堂记》。其中有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成为千古传诵的绝唱。

他还一并写了10首歌颂桐庐的诗:“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历经宦海沉浮的司马光,在《子陵钓台》中说得更直接:

吾爱严子陵,结庐隐孤亭。

滩头钓明月,光武勃龙兴。

三诏竟不至,万乘枉驾迎。

吁嗟今世人,趋走公卿庭。

缔交亦欢悦,意气颇骄矜。

其如古贤操,松筠耐雪冰。

照此援引下去,还有孟浩然、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等众多古代诗人描绘桐庐的名篇佳构。其中惟李清照显得十分特别,她想到古往今来拜谒严子陵的人络绎不绝,无论是乘大船小船,无论是官员商贾,多是为沽名钓誉而来,实是有愧于先生之德。她偏要在夜幕中悄悄过钓台,不惊扰严先生,于是写下《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愈是晒古人的文字,愈觉富春江边、富春山下的桐庐是诗词桐庐、文化桐庐。难怪中国散文学会在癸卯年新夏,授予桐庐“散文之乡”的称号。它是散文之乡,更是诗词之乡。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仰头望着层层香樟叶子交叠的天空,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此时橘阳西下,在那密密的柳梢间时隐时现。夏日刚来,微带着一丝暑气。看着那教学楼被画上的夕辉,一时间感到流年沉淀,岁月搁...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梅花开于隔隅,不因阳光冷落而不香,这是一种优雅;流水饶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低调。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

多少年了,是啊,多少年了;忘了,都忘了,因为太久了,太长了…… 那是一个不怎么景气的夜晚,天,寒而霜重,行人的稀少让人越感刺心的凉,不远处一个身影渐现,是谁……? 一个少年,...

终于忙过一段时间…… 坐在家里休息(放暑假),浇浇花儿、看看书、上上网、睡睡觉、写写字,也许这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然而,我顿然觉得,在这悠闲的时间里,自己在生命面前犹如像是撞...

推开门,楼下已有了三三两两的路人。明亮的路灯唤来高楼的霓虹,将白昼的阳光已完全褪尽,夜,披一件灰衣,半醒半眠无精打采地迎接我。空气中有丝丝的风,却不凉爽,它热辣辣地的将我的...

由穿岩前行200多米,便进入半山亭侧胜境牌坊。每年八月,沿路上香客众多,都穿着黑衣,顶着皂巾,系着红兜兜,来来往往,与街道上一般热闹。更有峭壁悬崖,流水淙淙,树木倒挂,增添几分...

古老的乡村是一个不能被遗弃的历史化石,它记录着一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和信仰,它拥有着独有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

没有阳光的日子就像没有眼神交流的感情一样,空虚。 看向窗外,或干脆走出房间,也许你会发现阳光正灿烂得可以让人昏昏入睡。可是在日夜反复埋怨喜怒均源于悲伤的日子里,阳光就像沙漠里...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从未说风月,但现在却毫不羞涩...

尘事睡了,思念醒了,灵动的手指触摸着冰冷的键盘,瘦了的心事爬满香笺。 两行清泪,清泪两行,断了的尘缘,继续侵蚀着碎了的殇,揉捏着,让风儿带它飘荡…曾问风,能否轻轻的抽走那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