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窗前,站在满眼沉绿纷披的夏日氛围中,倏忽间就看到秋天了。一叶黄知夏去,一叶落知秋来。秋天,说来就来了。

在我的感知中,乡村的秋天是丰富的,是悬挂着色彩的,是林立着实实在在的美丽想象的。枯荷断蓬,芭蕉小鸟,牧歌烟火,田畴稻浪,瓜棚草垛,斜阳归人……以它们的朴拙无华,一回回,让乡村的秋天涨满了不可复制的田园美景。

美好的秋光,带给我们收获的愉悦,让我们在暖暖的秋阳下感念着,收获着,拥有生而为人的恬适心境。秋光,不是声色犬马,不是美梦黄粱,它有如一杯含情的暖茶,散发着秋阳浸染后的温馨和芳香。

忙碌的秋日让我们感觉实在,心生慰藉。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花亭湖畔,丰腴的大地有众多的水库和塘堰,可谓鱼米之乡。水库里很少有非常大的鲤鱼、鲫鱼之类,但沟渠处小鱼小虾的味道却特别鲜美。即使到现在仍然受到城里食客的青睐,尤其是那些边叶鱼、小黄鱼,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更是大受欢迎。在我小时候,还经常能在过年时喝到荷塘里挖出的莲藕煨的汤,那种浓香,历久弥新。

我最喜欢的还是村前那一片广阔的田畈和田畈里长出的稻谷。早年间,家乡的田畈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格子田,而是一家一户不规则的小块田地,不利于集体耕种和机械化耕作。后来,整片整片的田畈进行了改天换地的农田基本建设,规模之大,投入人力之多前所未有。那时,我小学刚毕业,由于家庭原因,我跟随奶奶一起下放到乡下生活,也投入到了这场“改造门前畈,建设示范田”的战斗之中。

改造这种高低不平的水田,当年,没有机械进行挖运和平整,全凭人海战术,手挖肩挑。我年纪虽小,身高还没有挑的畚箕高,劳动时却丝毫不示弱。当门前畈平整成一块块示范田时,我也跟着大伙儿一块高兴。

从那以后,每年的农忙季节或双抢时段,我都和村人们一起,在这片热土上劳作,亲昵着土地,亲昵着庄稼。再以后,我长大成人,离开了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在京城谋生,便渐渐地把这片田畈给淡忘了。有时,因工作原因,出差偶尔路过家乡,路过田畈,就会对同事说一声,这就是我的家乡。

几年前,也是一个秋收时节,我因要写一部关于乡村振兴题材的长篇小说,受中国作家协会选派,到家乡去定点深入生活。在深入生活期间,一直在乡下生活的弟弟打来电话说,老家那一亩三分地种了不少红薯,叫我有时间的话一起去帮忙挖红薯,也算是一种生活体验吧!我自从到京城谋生后,就再也没有干过农活了,也有很多年没去过弟弟家,这可是一次与那片田畈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弟弟告诉我,以前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很多,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村里只有一些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有些人家的田地很多都撂荒了。只有弟弟家的那一块地这么多年,一直没闲着。今年,红薯大丰收了,便把我叫过去一起帮忙挖红薯,让我也分享一下丰收的喜悦。

挖红薯对我来说,也不是陌生活儿,小时在乡下跟着奶奶一起干过,但那时是在村后的小山地上,根本就没在田畈里挖过。门前这一大片田畈如今又被分割成不同面积的小块,分给各家各户,栽种的农作物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还有一大片承包给了一家林木公司,种了各种不同的树木。心存疑惑的我,不禁问起自己,好端端的田畈怎么就成这样了?弟弟看到我不解的神色说,这也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变化。至少充分利用了土地,也让农民享有了自主权。这才解了我心中的疑虑。

前不久,弟弟跟我说,今年水稻长势喜人,谷粒饱满,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我又疑惑地问弟弟,这块地前几年不是一直在栽种红薯吗?弟弟说,现在我又把红薯放到后山的旱地去栽种了,那块地才是种红薯最好的地。

我恍然大悟,弟弟种地的变化也是乡村变化的晴雨表。从这种微妙的变化中,我似乎看到了“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地种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中国人的饭碗也才会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日,我又回了一趟家乡。当我再一次驻留在村口时,眼前一亮,满田畈的稻谷已金黄一片,我深情地呼吸着家乡清新的空气,闻到了久违的稻谷芳香。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仰头望着层层香樟叶子交叠的天空,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此时橘阳西下,在那密密的柳梢间时隐时现。夏日刚来,微带着一丝暑气。看着那教学楼被画上的夕辉,一时间感到流年沉淀,岁月搁...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梅花开于隔隅,不因阳光冷落而不香,这是一种优雅;流水饶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低调。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

多少年了,是啊,多少年了;忘了,都忘了,因为太久了,太长了…… 那是一个不怎么景气的夜晚,天,寒而霜重,行人的稀少让人越感刺心的凉,不远处一个身影渐现,是谁……? 一个少年,...

终于忙过一段时间…… 坐在家里休息(放暑假),浇浇花儿、看看书、上上网、睡睡觉、写写字,也许这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然而,我顿然觉得,在这悠闲的时间里,自己在生命面前犹如像是撞...

推开门,楼下已有了三三两两的路人。明亮的路灯唤来高楼的霓虹,将白昼的阳光已完全褪尽,夜,披一件灰衣,半醒半眠无精打采地迎接我。空气中有丝丝的风,却不凉爽,它热辣辣地的将我的...

由穿岩前行200多米,便进入半山亭侧胜境牌坊。每年八月,沿路上香客众多,都穿着黑衣,顶着皂巾,系着红兜兜,来来往往,与街道上一般热闹。更有峭壁悬崖,流水淙淙,树木倒挂,增添几分...

古老的乡村是一个不能被遗弃的历史化石,它记录着一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和信仰,它拥有着独有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

没有阳光的日子就像没有眼神交流的感情一样,空虚。 看向窗外,或干脆走出房间,也许你会发现阳光正灿烂得可以让人昏昏入睡。可是在日夜反复埋怨喜怒均源于悲伤的日子里,阳光就像沙漠里...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从未说风月,但现在却毫不羞涩...

尘事睡了,思念醒了,灵动的手指触摸着冰冷的键盘,瘦了的心事爬满香笺。 两行清泪,清泪两行,断了的尘缘,继续侵蚀着碎了的殇,揉捏着,让风儿带它飘荡…曾问风,能否轻轻的抽走那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