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半夜,我离开住地前往广州白云机场。飞机正点起飞,恰是黎明时分。只见舷窗外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橙红色的光芒将波涛一般的云海全部洇染,从浓烈的深红,渐次橙红、浅红,甚至鹅黄、淡紫,无边无际地伸展开来。霞光漫天,一片浩大无比的庄严、安详、和美。
朝阳,竟是这般地青春靓丽!
我凝神看着,突然心有所动,低首再看那岭南大地,在晨曦的照耀下,在一片近乎墨绿色的葱茏之中,森林一般的高楼,弯曲的珠江,大桥小桥,锦绣山河。依稀能看见公路上车流行驶,穿梭不停,虽然还只是清早的6点10分,勤劳的岭南人已经在各自奔忙。
从北方来的我,连续好些天走进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被称作“三城一岛”的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和国际生物岛,密集的信息和意外的惊奇,令人目不暇接,我不停地吸纳和思考,还来不及仔细消化,又有新的惊喜接踵而至。
第一站“打卡”地,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说是“器”,实际上是庞大而又前锐的孵化机构,银灰色的大厦前一块巨石上镌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大字,一下子吸引了前来者的目光。走进旁边“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里面集中展示了黄埔区中小企业创造的近40项“全球首创”“全球唯一”“世界领先”成果,刷新了许多人的视野。
在那片明亮的企业加速器里,我们见到了周博士,周博士的梦想是“做中国自己的质谱仪”。
脸庞瘦瘦的周博士告诉我们,质谱仪可以观测“看不见的世界”。即使往100个标准游泳池那么大的湖里滴一滴墨水,质谱仪也能检测出这滴墨水的存在。作为现代科学研究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质谱仪的应用领域涉及环境、药物、食品和国家安全等,但中国从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金额高达上百亿。曾在厦门大学和德国吉森大学先后获得化学博士、物理学博士学位的他,2004年携家带口,带着他的一箱资料、一箱零件,来到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业质谱仪器公司。
研究质谱仪这样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项目,一路困难重重,周博士的团队几度捉襟见肘,但每到难熬的关键时刻,广州开发区这个为科技搭建的平台总会施以援手。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拥有知识产权200余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可监测空气中的PM2.5污染源,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盛会中亮相。
周博士和他创办的企业,也成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代表。
已是八月天气,广州的阳光仍然炽热,但走在“三城一岛”的绿树下,倒觉颇为清凉。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多样,但都体现出简约、实用、安全、多功能的设计理念。走进TCL华星广州t9项目的厂区,能看到绿色草坪上引人注目的雕塑——棕色的骏马,一匹扬鬃奋蹄,一匹低头沉思,矫健而又坚定。
这是一个可走进千家万户、为普通消费者享用的“显示”产业,是国内首条高端专业显示高世代产线。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山野之地,从签约到工地打下第一根桩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项目满产后可贡献年产值300亿元。
不时听到人们议论,广州为新型产业发展铺设了绿色通道。岭南大地上曾有过“深圳速度”,而眼下,又有了“广州速度”。
还有虹吸效应:“引一个、建一个、带一批”。
“虹吸效应”,美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产业资源加速向此集聚的现象。就在许多地方因为三年疫情而考虑经济如何复苏,甚至焦虑徘徊之时,岭南广州已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核心发展的区域之一。
在展厅里,我们目睹了5G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的场景。屏幕上,青山凸现,绿水轻流,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触摸,“显示”一词越来越真切,所知的世界纤毫毕现,人类好奇的探知在维度不同的空间里延伸。
当然绝不限于“显示”。
广东省本土自主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粤芯半导体,也进入了开发区,助力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粤芯”所产生的虹吸效应,带动了近120家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前来广州选址落户。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的学子们刚拍摄完毕业照。他们将硕士帽高高抛起,又小心地放入行李箱,然后信心满满地离开校园,走向新的人生港湾。
2020年,“双一流”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府携手,共建广州研究院。三年之后,598名毕业生作为“黄埔一期”的学生,去向落实率已达100%。将科研成果从学校的“书架”搬到企业“货架”,在校企融合发展中,推动科教融合育人,使得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成了“抢手货”。
在校区的教室里,我们与一群师生相对而坐,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老师既是教书的先生,也是科研带头人;学生既是聆听教诲的弟子,也是实验室里的骨干,他们的课堂不仅在几十平方米的空间,更在宽广的大湾区。这样的学生谁不爱,这样的学生就业有何难?
中新智慧园,是中国与新加坡的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富有浪漫想象的年轻人将2500平方米的科创空间打造得犹如科幻乐园:生命树造型的书架,可躺下休息充电的胶囊太空舱……在这里忙碌的年轻人,都毕业于海内外名校,各有技术专长。中新智慧园独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平台,具有“国际范”,为进入平台的企业解决业务和运营两大难题,使他们能专注于优化产品与服务。
在园区的花墙上,我看到如百花盛开的入驻企业“logo”,各种有趣的造型,有如闪电,有似海浪,有的是凤凰,有的是绿树,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在碰撞中激发出火花。
“山水横千里,风云变古今。陶然共谁比,岭南一水东。”唐代李白的《送友人归岭南》,今日读来更是令人浮想联翩。横亘千里的大湾区,同宗同源、同言同食的岭南文化,使黄埔与港澳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尤为密切,目前已有港澳投资企业1125家,港资企业1075家,澳资企业50家进入。
华灯初上,一位江西来的姑娘陪着我们夜游珠江,从百年老街大巷幸福里走到灯火阑珊的江边,在南国热风的吹拂下,姑娘长发飘飘,她将黑发捊到耳边,露出笑脸:“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吃住真有些不习惯,可没想到一待就是八年。”
从统计数据中得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除了引进世界500强,还集聚了中小企业近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0家,数量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其中有一大批可称为拥有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隐形冠军”。走进这些企业,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有的青春年少,有的已生华发,他们的普通话里仍然带着不同地方的口音。但无论年龄大小,却都有着某种共同的特征,细细琢磨,原来出自他们每个人脸上的微笑,那种从内到外散发的自信和希望,都在女子的明眸皓齿,男士的爽朗开怀之中。
大湾区,岭南大地上的黄埔、广州开发区,让无数人的梦想之舟由此启航。
漫天霞光在不断升腾中覆盖了大地,繁花似锦的岭南,朝阳初升的时刻,蕴含了多少生机和浪漫。那位宋代的诗人苏轼早就爱上了这片地方,“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在悄吟这首《定风波》时,想来也是面带微笑的吧。
(作者:叶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