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新疆出生长大的。我的家乡没有天然的河湖池塘,可是父亲对我说:“在我的老家南京,有一条著名的秦淮河,它是南京的母亲河。我小时候一出门就到河边了,在秦淮河上泛舟,夏天捞鱼捉虾……”

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随父亲回老家过暑假,坐了四天三夜的火车来到南京。父亲家的老宅在柳叶街。蜿蜿蜒蜒的石板路铺就的小巷,两边是剥落了红漆的古旧木门,门后是迷宫般的深宅大院。推开木门,一个天井,光屁股的小孩在玩耍,姨伯们正在择菜。看到风尘仆仆的我们,他们纷纷用南京话打着招呼。院落里一口老井,据说是南宋时期的。

婶婶扬声叫与我年纪相仿的堂姐妹,“姗姗,带水欣去河边走走,等会回来吃饭。”

沿石板路一路曲里拐弯地前行,老街巷弥漫着一股特别的味道,混合着老式木头房子、浓油赤酱的食物、密集人气,和香樟树、梧桐、青苔……那是一种有滋有味的过日子的气息。姗姗跟我介绍着这些街巷的名字:仙鹤街、张都堂巷、箍桶巷……巷子尽头是一座古老的石桥,一条长长的河流出现在我面前。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爸爸心里流淌着的秦淮河,以及著名的长干桥。

多年后我查阅资料,知道集庆路与长乐路串联起的仙鹤街、柳叶街、张都堂巷、长干里及周边一带,正是老城南的街巷框架。那里纵横交错的很多条街巷,是秦淮河河谷地区,也是最早开发南京的先民们聚居地,南京建城史上最早的越城旧址,距今已有2500余年。

跨越外秦淮河的长干桥,桥长达百米,桥名由解放后南京第一任市长刘伯承元帅题写。这里的古长干里,李白曾就它写过一首著名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六朝的许多大人物,都住在长干里及其附近,如东吴名臣张昭,西晋大文豪陆机、陆云兄弟。而距离长干里不远的乌衣巷,在东晋更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刘禹锡曾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座朱雀古桥就在长干里的北口。

朱雀古桥下流淌的,便是古时多少文人歌伎摇着画舫夜夜笙歌的秦淮河。

发源于句容和溧水,秦淮河在江宁方山处合二为一,经明代外郭城门上方门流入南京城内,在东水关处又分为两支,其中一支沿着明城墙的东南、南部和西南部绕行,从三汊河口入长江,这就是南京的外秦淮河道。

在外秦淮河两岸,自明朝以来形成的手工业作坊群落以及以作坊命名的街巷“十八坊”散布其间。著名的“秦淮三坊”——糟坊、油坊、玉壶坊就临靠在秦淮河畔。明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都城47万人,手工业工人就达20万余人,大都居于秦淮河两岸。清朝南京纺织业发达,清末民初文化名人陈作霖的《金陵琐志九种》书,“乾嘉间,通城织机以三万计”。他的故居就在安品街。聚宝门一带是云锦织户的集中地,秦淮河两岸有多个染厂,今天的雨花路扫帚巷附近就是“漂丝码头”旧址。国学大师夏仁虎故居在颜料坊,大报恩寺遗址、古越城遗址也在河沿岸。在外秦淮河边还流传着郑和下西洋、牧童遥指杏花村、大明十六楼等历史传说。沿途还保留着石头城遗址、明城墙、宝船厂遗址、渡江胜利纪念馆、七桥瓮等重要的历史遗迹。外秦淮河,串起了古城的人文历史遗迹,就是一部南京的水上通史啊。

那年,整个暑假我都在南京。我和堂姐妹及周围邻居小孩们经常在晚饭后拿了蒲扇,趿着拖鞋,穿过石板小路,走到长干桥桥头上“放风凉”。两岸有很多小房子临水而建,乘凉的人们让夏夜热闹极了,摆摊的小贩当街将西瓜切成一牙一牙地售卖,晒得黑泥鳅一般的小孩在河里打闹嬉戏。人们搬出竹椅竹床,聊天、吃饭、打牌。

大学毕业后定居南京,开始了我的南京人生活。南京,真的是一座温柔友好的古城。人们性格平和,口头禅是“多大事儿呀”,每个女孩都声音嘤嘤的,相约着“去新街口,买裙子啊”。对古韵古音的南京,我也在慢慢适应。那遮天蔽日的老梧桐,一到春天就毛絮纷飞。老宅子井台边的苔藓让我生畏,绵绵黄梅雨季,空气湿热焖烧……而那随时可以游荡徜徉的秦淮河两岸,成了我排遣寂寞、想念故乡的“避风港”。

那静静流动的河水,随风泛起腥味的水气,总给我一种淡淡的抚慰。每当我徜徉河畔,或趴在长干桥石栏上发呆,看着缓缓流淌的碧绿河面,总能感受到一股安宁的力量。

然后,这座城市也开始大幅度地搞起新的建设。我们家那片老宅,在长干里改造工程中拆迁,消失不见。叔叔家住进了楼房。眼见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扩容,地铁线路一条一条涌出,古城以摧枯拉朽之势旧貌换新颜。

随着现代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外秦淮河早已囊括进城市内部。不知何时开始,秦淮河的水,开始发出难以名状的味道,并且泛出一种深不见底的绿色,似乎河里长满了“入侵者”蓝藻。两岸违建林立,沿河地区用地混乱,河道堵塞窄小,各种废物废水令水质污染严重。叔叔们早已不去河边捉鱼摸虾,我们也很少去那附近散步了。

2002年1月,南京大学的有识之士王颖院士等11位专家、教授联名上书南京市政府,指出秦淮河“藏污纳垢不出流,满河污水祸四周”,建议实施秦淮河治理工程。市政府非常重视,2002年4月,开展“秦淮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拉开了秦淮河重焕美丽的攻坚战。而这场整治,不是“让河水重新变清”那么简单,而是一场综合治理——要将秦淮河,建设成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

然后,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秦淮河两岸,绽放了新的华彩。

爱跑步的我,首先发现沿河两岸修葺了木栈道,而且一直延伸下去。整个外秦淮河像一个翻过来的“几”,栈道连绵十几公里。可以沿着河岸两边跑个半程马拉松,其间一路欣赏明城墙风光,经过老门东、老门西、大报恩寺遗址、夫子庙、雨花台、石头城遗址,一路往北,过莫愁湖、清凉山、古林公园、郑和宝船厂遗址、狮子山,一直到三汊河入江口。秦淮河汇入大江之后,还可以在长江边新建的绿道上继续奔跑,感受长江的澎湃。

这一路,河道宽阔,水质清澈。空气里是两岸树木混合着水汽的新鲜味道。可以随时停下来,欣赏碧波荡漾、杨柳依依的沿岸美景。古城墙一路相随,不同区段有不同的历史遗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干故里的故事、报恩寺塔的传说、莫愁烟雨、石城霁雪,狮子山回应着清凉寺的钟声……

这场整治,是南京城建史上的典范,也是南京第一个“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工程。2008年,南京凭“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成果”项目,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

2023年,我加入了一个“健身带骑跑团志愿者群”,这是一个由南京市组织的志愿者群,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并为“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建设”出谋划策。连绵48公里的秦淮河风光带,将串起秦淮河两岸更多的风景,并与城市绿道、滨江风光带互相连通,构成一条绵长的环城绿色生态景观走廊。秦淮河,将以更加美丽的风姿融入人们的生活。

从父亲心中的乡愁,到他的女儿身边流淌的依恋,秦淮河历经岁月沧桑,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南京人。姗姗与我仍旧会相携漫步于秦淮河两岸。春天赏花,夏天闻蝉声,秋天看落叶,冬天等飘雪,秦淮河从未让我们厌倦。用李白的诗来演绎,便是“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仰头望着层层香樟叶子交叠的天空,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此时橘阳西下,在那密密的柳梢间时隐时现。夏日刚来,微带着一丝暑气。看着那教学楼被画上的夕辉,一时间感到流年沉淀,岁月搁...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梅花开于隔隅,不因阳光冷落而不香,这是一种优雅;流水饶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低调。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

多少年了,是啊,多少年了;忘了,都忘了,因为太久了,太长了…… 那是一个不怎么景气的夜晚,天,寒而霜重,行人的稀少让人越感刺心的凉,不远处一个身影渐现,是谁……? 一个少年,...

终于忙过一段时间…… 坐在家里休息(放暑假),浇浇花儿、看看书、上上网、睡睡觉、写写字,也许这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然而,我顿然觉得,在这悠闲的时间里,自己在生命面前犹如像是撞...

推开门,楼下已有了三三两两的路人。明亮的路灯唤来高楼的霓虹,将白昼的阳光已完全褪尽,夜,披一件灰衣,半醒半眠无精打采地迎接我。空气中有丝丝的风,却不凉爽,它热辣辣地的将我的...

由穿岩前行200多米,便进入半山亭侧胜境牌坊。每年八月,沿路上香客众多,都穿着黑衣,顶着皂巾,系着红兜兜,来来往往,与街道上一般热闹。更有峭壁悬崖,流水淙淙,树木倒挂,增添几分...

古老的乡村是一个不能被遗弃的历史化石,它记录着一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和信仰,它拥有着独有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

没有阳光的日子就像没有眼神交流的感情一样,空虚。 看向窗外,或干脆走出房间,也许你会发现阳光正灿烂得可以让人昏昏入睡。可是在日夜反复埋怨喜怒均源于悲伤的日子里,阳光就像沙漠里...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从未说风月,但现在却毫不羞涩...

尘事睡了,思念醒了,灵动的手指触摸着冰冷的键盘,瘦了的心事爬满香笺。 两行清泪,清泪两行,断了的尘缘,继续侵蚀着碎了的殇,揉捏着,让风儿带它飘荡…曾问风,能否轻轻的抽走那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