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饭和搅团曾是我们村里的主要吃食,以前每到冬春季节,家家户户的午饭基本上都是馓饭。

从前,馓饭几乎全是苞谷面、高粱面、谷面或糜面做的,现在吃馓饭,多一半掺的是白面。一锅馓饭的好坏也跟手法有关,同样的食材,手法不同,火候掌握的不同,搅拌的稀稠、均匀不同,面粉在手里挥洒得不同,搅出来的馓饭味道也不同。

小时候,我就是坐在灶台前,手持烧火棍,将一把把麦草慢慢送进灶眼,火大了用棍压压,火小了再顶顶,配合着母亲熬馓饭。水滚后,母亲把苞谷面一把把均匀地馓在大铁锅中,一手持擀面杖顺时针搅匀,直到变成糊状,咕咚咕咚冒着气泡。这样烧出来的馓饭才不会焦糊。

吃馓饭经常配几种饭菜,咸韭菜、土豆丝、包菜炒肉、酸菜炒肉、清炒大白菜。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自己碗里的馓饭调味。先撒一层细盐,抹一层油泼辣子,然后铺上一层清脆鲜嫩的咸韭菜,再夹上几筷子炒菜,馓饭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满满一碗,顺着碗沿一小筷一小筷往嘴里送,那滋味真是香极了。

吃馓饭很有讲究,急性子的人吃起来囫囵吞枣,只图个痛快;慢性子的人会将馓饭和蔬菜搭配整齐,周围连点汤汁也不漏。下筷轻而柔,夹馓饭时力道均匀,馓饭下咽了,蔬菜才慢慢顺溜下口。吃过的地方,碗沿干净。母亲曾说“馓饭若要好,三百六十搅。会吃馓饭的人,就连筷子上也不粘连”。

家乡人一顿热乎乎的馓饭吃完,像吃了山珍海味似的,脸上红扑扑地洋溢着激动、喜悦之情。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眼眸子里全是回忆。记忆里一定是锅灶前母亲的身影、父亲旱烟瓶里的一缕烟火、收割玉米时的一个场面……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在武汉经开区采风,想出文章题目《穿越车谷》。一是因为武汉经开区又被称作“车谷”,这里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二是此行一路上总有穿越之感。 蒋子龙是我们此行的团长,让人想起当...

一 初来齐鲁大地,一趟抵山达海之旅。 小城日照端坐黄昏里,海风拂动,一股股来自大海的咸腥气息袭来,温润清凉。 翌日,拜访莒州博物馆。看馆,如翻史书。粗陶、彩陶、汉铜镜、唐俑,历...

朱琺,1977年生于上海。文献学博士,小说家、诗人。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曾任《越南汉文小说集成》副主编(上海古籍版)。对民俗学、文字学、古代博物学有广泛兴趣。热爱奇书,...

启程去金川的前几天,正好有四川的朋友来访。我说,我要去金川县,她一脸愕然:我知道那里,但还没去过,因为四川太大了。 所有语词上的概念,最后都会在现实的观感中被夯实,被具体化,...

编者按: 美酒自古便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璀璨的文学史更是离不开美酒的馥郁芳香,而贵州美酒则以其出类拔萃的品质备受世人瞩目。为进一步助推贵州酒文化融合发展、宣传好贵州美酒文...

推荐语 在“清句照史”专栏的第三篇里,故事的场景移到了汴京五百里外的青州。这里是北宋帝国疆域的东北部,大观二年(1108年)起,我们的女词人李清照要和丈夫在此度过一段平静的时光。...

上世纪90年代,我从乡下调到富春江畔的杭州富阳城区工作时,除了新的工作岗位,其他几乎一无所有。 幸运的是,一位朋友为我免费提供住处。这套房子的两个房间分别住了两户人家,客厅里堆...

一 冬日。雨夜。 与朋友临窗对坐在咖啡馆的白色方桌旁,宽大的玻璃像夜的帷幕。窗外枯叶被缥缈的雨水洗得发亮,霓虹闪耀,偶有车辆驶过。 朋友推给我一本书说道,你现在喜欢写小说,不妨...

笔者作为天津人,前往中山市寻访孙中山先生的遗迹,心中总是浮动着些感慨。如今的中山市,当年叫香山县,孙先生的出生地翠亨村,如今已经成为经济迅猛发展的翠亨新区。笔者从酒店房间向...

还是从汤显祖知道的临川。“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是江西临川县人,世称“汤临川”。临川是一块什么样的风水宝地,能够钟灵毓秀出如此杰出的人物呢? 孟夏之初,与作家朋友们一起来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