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温节节攀升,酷暑和炎热成了朋友圈里的关键词,大家纷纷表示:这条命是空调给的。可是在没有冰箱空调的古代,人们怎么避暑呢?

古人写夏天的诗词很多,我最喜欢的,是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诗写夏天的绿树池塘,微风蔷薇,读来遍身清凉,仿佛我们也随着诗人坐在池塘边的水晶帘里,乘着清凉的微风,嗅到了满院的蔷薇香。如此度夏,何热之有?

说起来,在诗歌繁荣的唐代,一生戎马的高骈并不以诗文见长,但这首《山亭夏日》,至今仍被收录在不少儿童学诗的书本里,清凉无数孩子的眼睛。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这首诗总让我想起,刚高考完的那个暑假,蝉在大柳树上从早叫到晚,我床边堆了“闲书”,随便拿一本,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迷迷糊糊做了许多梦,醒来已是傍晚,一个也不记得。这辈子,好像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挥霍。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首诗写得很清楚,夏天的傍晚,有山有池,有荷花,有翠竹,有远方可供怀念的友人。乘凉而已,配套设施却这么完善,古人真是奢侈,简直让人嫉妒。

还有一种极致的避暑方法,并不见于诗,我却觉得比诗文更近于自然主义,那就是进山。

古代的进山与现在旅游大不相同,山中空无一人,《闲情偶寄》里,作者李渔记载了他躲在山里的夏天:“夏不谒客,亦无客至,匪止头巾不设,并衫履而废之。或裸处乱荷之中,妻孥觅之不得;或偃卧长松之下,猿鹤过而不知。洗砚石于飞泉,试茗奴以积雪;欲食瓜而瓜生户外,思啖果而果落树头,可谓极人世之奇闻,擅有生之至乐者矣……”不穿衣服藏在荷花丛里,或者睡在松树下面,不但妻子找不到,就连猿猴仙鹤路过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剥离了一切欲望与算计,原始纯粹,被作者形容为“得享列仙之福”。

虽然现在的夏天有“空调、Wi-Fi、西瓜”,固然也很舒适方便,但我仍会想象,古代诗文里那些诗意纯粹的夏天。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我是看着对面那栋楼“长”起来的。 去年搬了新家,对面还是一片空地,杂草丛生。没几天,来了一群人,空地周围竖起了围挡,挖掘机开进来了,大卡车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不久,地基就打好了...

波棱 得趣“波棱”,苏东坡的《春菜》诗中:“北方酷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春生万物,被雪掩没一冬的波棱,虚寒里开始绿挺生长。由此猜测苏轼对遭逢的不测暂且释怀。其实“波棱”...

如果我说半夜里去阳台上看星星,我自己觉得都不可思议,我确实这样做的,因为我现在正海南。 我们居住的小区位于海南保亭县境内,这里空气质量非常好,负氧离子1万个。白天,有时候白云...

“团团转,菊花圆,”是一首岭南童谣,透着浓浓的岭南气息,幽默诙谐,唱的是南方儿童在端午时节玩小小儿童风车的游戏。去年端午节没有划龙舟,今年本来以为可以划,故乡人们还特意把龙...

写这篇小文是缘于小孙女跟我说的话,我把她的话分行成为一首诗。 她是今年刚进的幼儿园,编在小小班,一般大的孩子,不知道互相之间都说些啥,反正那天回到家我把她拉到怀里喂水,她忽然...

幸福的含义,也许怎样诠释都不够完整贴切。因为,幸福只是一种心里的感觉。很多时候,幸福都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尤其那种透入骨髓的陶醉,穷尽世上最美的词汇,也无法去形容和描绘。不幸的是...

军装,被脱下好多年了。其实,在我心里,永远没有褪色。尽管如今闲置箱底,成为永不可再现的过去。英姿飒爽的身影,摸爬滚打的情景,南腔北调的战友深情,那朝夕相处的岁月,那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

高山流水,名胜古迹,在我们眼里,是一道道风景。能够让我们大饱眼福,叹为观止。自然界各种风景,令我们不得不感慨造物的神工鬼斧,简直太不可思议!观赏风景,常常会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

提起集体宿舍,自然想到拥挤和杂乱。这是学校生活和单位大宿舍给人的直观印象,事实好像也是如此。但我们新兵连那几个月,集体宿舍却是整洁清爽的代名词。在宿舍看不到任何垃圾,所有物品都是...

进入冬季以来,成都的天气很少看到太阳。天空的颜色总是灰色的,但是空气的清洁度尚好,只是没有太阳光照的天气总是让人有些压抑,有些冷清。 不过城市里的建筑鳞次栉比,河边的鲜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