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门前棕榈绿影如伞,迎风摇曳在烟霭似的春雨里。伏波古祠据说已被修缮一新,显得饶有韵致了。

春雨轻捷地走在棕榈的枝叶上,踏响了伏波古祠的飞檐风铃,叮叮当当的铃声把我引入绿色的梦境,回想起曾经寻访此地的情景。

仲春时节,我从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区乘船上溯。沅江上阵雨初歇,游船揉碎了河心云树的倒影,船过白石洄,停船登岸,步上最高一级石阶,迎面只见伏波古祠的两扇门紧闭,里面传出一阵劈木敲砖的声响。新漆的赭红色围墙挂满风痕雨斑,烟雾中的一角飞檐凌空啄云,宛若传说中腾云浮游的龙的触角。伫立在掩闭的门前,唯有这雨后迷雾能给我些许抚慰。

门前棕榈,让我急于寻访伏波古祠的心平稳了下来。棕榈树梢似笔,静静书写文章,也许到了棕榈又添一圈年轮的时节,我便能进入古祠一探究竟。为了相熟再相见,我查阅起伏波古祠的故事来。

这座背靠钦山、雄踞在营盘洲对面的伏波古祠,断续的香火已缠绵了1900多个春秋。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盛夏,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湘西,号令不得进驻乌头村,而是在傍河的岩壁上开凿石洞,让士兵们进洞避暑。凿成的两个石洞,像大自然的两只耳朵,枕着沅江翻卷的漩涡。马援离开乌头村后,村民们把他住过的石洞取名叫“伏波洞”。不久,马援在壶头山病死的噩耗传回,乌头村村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又在空舲峡上修筑了一座“伏波宫”,庙门上镌刻着“声腾东汉冠三辅,暑避南天第一峰”的楹联,这便是今日的伏波古祠。

惊蛰一过,下了几场斜斜的细雨,春讯便随之而来。望着家门前碧青的棕榈,我再也按捺不住向往之情,决计要重游这座整饰后的古刹。有趣的是,又逢上春雨飘飞的天气。

撑一把伞站立船头,远望雨丝,像月下朦胧的雾,笼罩在伏波古祠的悬梁挑角上。我一脚踏离船舷,沿着陡峭的阶梯拾级而上,跨入照壁前山墙环抱的门楣,收拢雨伞,只觉漫卷下来的银帘几乎可以握在手心。门内是一方天井,鹅卵石甬道被雨洗得清亮,仲春的野草,像苔藓似的萌起薄薄的绿意,贴在甬道的花圃旁,丛丛竹筠筛落的圆溜溜的雨珠,则绿得晃人眼目。

走入天井,猛见一座疏朗阔大的宝殿迎面耸起。抬头朝彩绘斗拱的飞檐望去,小雨像串串珠贝跳跃在檐角上,其声如慢捻之弦;正殿朱红色的大门赫然洞开,殿门前虽无铜鼎香火的飘逸,却有烟雨沾衣的淡香。

跨入殿内,雨声骤断。仰望两米多高的马援夫妇塑像,我家门前那团棕榈的绿,随着香火的缭绕,又在面前流动起来,缓缓地向历经劫难的塑像浮去……那舒展的袖中似乎拂动缕缕清风,给人以温馨之香;含笑的眼角眉梢,流连着脉脉之情,微微上翘的嘴角,却持重得叫人肃然起敬。这许是心迹的袒露?或者只是让一个古老的梦悄悄逗留?站在盛开的莲花座前,我以为,眼前的夫妻塑像虽是人们古远的崇尚物,但当它以剽悍之力与灵秀之美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其本身的意义不是发生变化了吗?它可以像棕榈的绿那样,给人以纵情遐想……

迈出大殿后门,一眼瞥见殿后的建筑,我便朝那边走去。后院里,立着两排绘有藻饰的石柱;偏殿中,东汉的军印、西晋的银印、宋代的铜镜、通行文牒和明代袁宏道《游桃源记》的碑文拓片等一一陈列着。不知不觉间,屋顶瓦背上传来一阵击钹之声,春雨下得更密更大了。

跨出殿外,长长密密的雨网已经撒开,高高的瓦檐上珠玑落盘似的跳起白花花的一片。此刻,伏波古祠梵钟的悠扬,正一丝丝融入沅江风烟,随江水而逝;马援和他的士兵们也附影于石碑的青苔之上;诉说相思的竹林雨,敲打在伏波古祠昂扬的飞檐上;凝合情意的烟江雨,飘忽在我家门前棕榈的绿荫上……原野仍是一片沉寂,棕榈一心一意地描绘心事,枝头泛绿,冻僵的根逐渐润活,深藏的笑容和孕育的果实定将绽放。

“到岸猛回头,听潕阳第一滩声,浪与篙争,好仗神威资利济;顺流须努力,看黔国万重山水,风随舵转,全凭忠信涉江湖”“穿通一山山齐月;石分两峰峰顶天”“穿破南天耸一峰,寒暑皆胜;事传东汉冠三辅,炎凉不移”……在伏波古祠的雨中,我读着一副副桃源乡贤纪念马援的楹联,不禁感叹物是人非,风烟犹在。马援当年到此山,留下胜迹,斯人已逝,但前尘往事与昔日豪情是否仍会随着春雨而来?我登舟离去,仰望伏波古祠盘踞山巅,心中感慨不绝。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1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这是白居易给春天的植物排列了一个先生后发的顺序,很形象,且贴切。荠菜出苔开花,高大的榆树上便挂满了绿色的榆...

我们村里人都把村子后面那一道缓缓的丘冈叫作“山后子”,也就是“后山”的意思。山自是不高,实际上就是一些缓坡。但地势有起有伏,由西往东倾斜而下,加上略有些弯曲,倒有些像个山窝...

一 苍天厚我,在贫乏童年赋予我顶高兴的事——跟随父亲沿乡庄川坝去看戏。 小镇唱戏,有对岁稔年丰的祈祷,有对风调雨顺的酬唱,也有对世间劳苦的敬祝。 迷人的戏声,在入夜后传来。高挂...

李达伟,1986年生,现居大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益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暗世界》《大河》《记忆宫殿》。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三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新锐奖...

编者按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新时代的文学为时代书写、为人民放歌,省作协组织全国知名作家行走于白山松水间,感受吉林全面振兴的火热场面,倾听吉林全力发展的昂扬旋律,以...

有人说,写花花草草,题材卑微,格局不高,是小题大做。此言差矣。花花草草,不仅是大题材,而且是应该大写特写的大题材。人世间,假如没有了花花草草,这一片苍茫大地,就显得颓废,荒...

王珊珊,山西灵丘人。现供职于山西文学院。有文章数篇见诸各报刊。 出于对古代文学的喜爱以及赵瑜老师的盛名,拜读了《人间要好诗——白居易传》(以下简称《白居易传》)。 其实在看书...

朝颜,畲族,中国作协会员,江西作协散文专委会副主任。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第十次全国作代会代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天涯》《作品》等刊,有作品被...

那年秋天,世界华文旅游文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校巴沿着湖边高大的杉树不断爬坡,把我们带到建在山上的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 来自海内外的华文作家和评论家分组发表论文,我的...

睡不着时,你会做什么?有一年冬天,大雪,我在故乡,傍晚时与人喝酒,酒局结束后躺在旧居的床上。那是间平房,窗户镶嵌的玻璃旧了,有些模糊但还是能看到院内的雪,路灯光起到了放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