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坐船进入白洋淀的。

涟漪微起的水面上,独自飘荡着一叶渔舟。风同着水汽,飒飒扑面而来,像是起了薄雾。雾蒙蒙,水蒙蒙。白洋淀如一幅长卷画,渐渐拉开。

芦苇在天底下无边无际地生长着,浩淼无边。纵横交错的水道,就像树上的枝,枝上的杈,一生十,十生百,它们一同构成了辽阔、幽深而又曲折的苇荡世界。

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前舱用板隔断,故人可以不被风吹。坐的地方稍低些,就可听见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一只黑色的鸟,身体比鸭狭长,矫捷地飞过来,已在咫尺之间了,又忒而一声飞了去,翅膀从船的底部掠过。

几只鸬鹚,静静地落在小船架起的木杆上,仿佛两排对称的黑纽扣。

为我们撑船的老人叫夏俊英,白洋淀人。年近七十,依旧精神矍铄。穿一套破旧的灰布衫,戴一顶水手帽,鹰钩鼻,脖颈上有很深的皱纹,褐斑从他的脸一直蔓延下去。晒得干黑的脸上,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他年轻时,是白洋淀里的捕鱼好手,身强力壮、触感灵敏,遇到鱼群可以连续作战。在他前额的皱纹中,还能闪现当年的鱼影。

我看见他的手在摇,欸乃一声,渔船驶入了白洋淀的芦苇深处。

古老的摇橹之声,伴着较长的间隔,一声声地缓缓传来,后又渐渐的归于沉寂,袅袅余音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传递着一种来自远古的空寂。

我们坐的这艘小船,像大海漂着的一片竹叶,在天地间独往来,构造原始,连接天涯。茫茫地来,又茫茫地去,仿佛时间在此阻隔,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这种极端的无依无靠,倒也体现出了一叶渔舟的美德。有一种先验的孤绝,甚至带有某种永恒的意味。任凭流水三千,世道变化,它自岿然不动。

这也构成了白洋淀气质的一个部分。在白洋淀,一个人和一丛芦苇,或者一个石块都没有什么差别。置身于无边的空旷,使人产生永恒的孤独感。而在这种广大的孤独中,天地万物都因为渺小而变得平等。

正是这种生命与宇宙的同构关系,产生了“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同时也培育了白洋淀人民的生存智慧。一种气韵生动,富于心灵感悟的诗性智慧。对于生活在白洋淀的人们来说,白洋淀不仅仅是一片宽广的水域,更是一个永恒的传统生活空间。人们依水而居,各种鸟类,水鸭、野鸡等动物随处可见,“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每种生计都是一个细节,细节又滋生细节,形成一种彼此共存相依的生物链关系。

天地养万物,这是白洋淀的智慧。百年变迁,白洋淀的人仍在这方水土中,从容地过着祖上传下来的日子。这是白洋淀的迷人之处。它的文化仍旧保持着天真淳朴,有一种积淀的深厚。它的岿然不动中,有一种活脱脱的生命力跳动,足够让我们触摸到远古的体温和呼吸。

白洋淀的水域构造独特,汇集了上游自太行山麓发源的9条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条沟渠、河道连接的143个淀泊,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它既异于中国南方的内陆湖泊,又不同于北方的人工水库,各个淀泊连在一起,从而形成沟壕纵横、河淀相连的布局,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结。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过,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行走在白洋淀的每个地方,它们都让你知道,这里仍然是一个家园。白洋淀的生活,像是自然的恩赐。在古老的年代,人们可以通过风在苇荡的喃喃低语,分辨出芦苇的种类。

最特别的是白洋淀出雾的清晨。万物沉寂无声。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宁静。鸟儿刚从脚下飞起,立刻就消失在白茫茫的、凝然不动的雾霭之中。

湿地中有一只白鹤,它将笨重的身体跃入空中,用它有力的翅膀拍打着朝阳。芦苇荡,随着它坚定的叫声回响着。每个抵达白洋淀的人,都会神秘地感觉到这里似曾相识,像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样。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芦苇连接成片,把雄浑、苍凉、壮阔的生命的诗意,写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与世不争的宁静氛围,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在白洋淀,你能发现一种隐没已久的简朴的意味。这种简朴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还有日常生活的从容。

城里人的乡愁是失落了村庄,而白洋淀这块土地没有乡愁,这里只有大片的芦苇、荷花淀,以及村民编席的日常之美。

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1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这是白居易给春天的植物排列了一个先生后发的顺序,很形象,且贴切。荠菜出苔开花,高大的榆树上便挂满了绿色的榆...

我们村里人都把村子后面那一道缓缓的丘冈叫作“山后子”,也就是“后山”的意思。山自是不高,实际上就是一些缓坡。但地势有起有伏,由西往东倾斜而下,加上略有些弯曲,倒有些像个山窝...

一 苍天厚我,在贫乏童年赋予我顶高兴的事——跟随父亲沿乡庄川坝去看戏。 小镇唱戏,有对岁稔年丰的祈祷,有对风调雨顺的酬唱,也有对世间劳苦的敬祝。 迷人的戏声,在入夜后传来。高挂...

李达伟,1986年生,现居大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益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暗世界》《大河》《记忆宫殿》。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三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新锐奖...

编者按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新时代的文学为时代书写、为人民放歌,省作协组织全国知名作家行走于白山松水间,感受吉林全面振兴的火热场面,倾听吉林全力发展的昂扬旋律,以...

有人说,写花花草草,题材卑微,格局不高,是小题大做。此言差矣。花花草草,不仅是大题材,而且是应该大写特写的大题材。人世间,假如没有了花花草草,这一片苍茫大地,就显得颓废,荒...

王珊珊,山西灵丘人。现供职于山西文学院。有文章数篇见诸各报刊。 出于对古代文学的喜爱以及赵瑜老师的盛名,拜读了《人间要好诗——白居易传》(以下简称《白居易传》)。 其实在看书...

朝颜,畲族,中国作协会员,江西作协散文专委会副主任。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第十次全国作代会代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天涯》《作品》等刊,有作品被...

那年秋天,世界华文旅游文学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校巴沿着湖边高大的杉树不断爬坡,把我们带到建在山上的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 来自海内外的华文作家和评论家分组发表论文,我的...

睡不着时,你会做什么?有一年冬天,大雪,我在故乡,傍晚时与人喝酒,酒局结束后躺在旧居的床上。那是间平房,窗户镶嵌的玻璃旧了,有些模糊但还是能看到院内的雪,路灯光起到了放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