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岭处处皆有,绿树成荫充满生机。枝繁叶茂的大树占满了曾经的荒山,那片曾经的荒山现在已不再是荒山了。三十多年前,我与湘南某县直机关干部一道,来到这个距县城大约十多公里的荒山植树造林,种下了松树、杉树等树木,如今已经长大成林,郁郁葱葱。三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我站在这个山的山顶上,俯看这片山岭,感觉十分惬意。山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鸟、小松鼠、蝴蝶、山峰在林间飞来飞去。

山林里很奇妙,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树木便随风起舞,野草也不甘示弱,随着风的旋律,跳起了可爱的舞蹈。这似乎比那阵阵林涛还要好看。最后,就连花儿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里来,它们争奋斗艳,互相在比美。小鸟抖动彩翼,和伙伴来到了这里,听,”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这是小鸟们劳动时唱的大合唱,”家家户户”都忙着在搭窝筑巢,建立快乐的家园,它们的脸上都洋溢笑容。小松鼠在这个家园里面生活得很开心,瞧,它们正在树枝上荡来荡去,快活地似神仙,到处都听得到欢声笑语。

人世沧桑,青山不老。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历史的烟云,终究会消失在岁月深处。就算是那些不可一世、建功立业的帝王,也终究是青史黄卷中的一页墨迹。但是,巍巍青山,却千古依旧,苍苍依旧。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会等你,咱们后会有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等等,这些本是我国古代侠义小说,如《水浒》、《三国志》等小说里面那些“绿林好汉的常用语言。表面看上去都是江湖中人话别的时候说的话,大概是不改初衷,后会有期,友谊长存的意思。但更深次的理解,还包括一条自然规律,如果不是人为的破坏的话,即青山总是不会改变的。

就自然界的本来面目而言,青山一般是不会改变的。一般地说来,所有的山林都是大自然馈赠的。有山必有林,如果没有如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地震山崩等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青山绿水是不会改变的。但是现实有时候又是很严酷的,青山不仅要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还有受到战争和滥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影响的可能。所以,人类社会要保住青山不改的话,除了要有爱护青山绿水的理念,还应该制定法规制度对青山绿水进行保护,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形成的荒山,要复绿,要植树造林。

山林树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光合作用,树叶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的树木。草地每年为人类处理掉废气达200亿吨。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数目之多可想而知。

每当我走进山林,总感觉空气特别清新。事实也是如此。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树木还能对有害的细菌进行消毒。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我不清楚古人是否知道山林树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但知道古时候也是不可以随意砍伐树木。为了使青山常在,青山不改,历代对山林的管理,都有一些制度,并设有专职的官吏负责。在早期,无主的树木是可以砍伐的。但到了西周的周厉王,宣布把一切山林水泽收归国有,不准老百姓染指。《周礼》记“山虞掌山林之禁令”,“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所谓“山虞”可以说是林业专员,“林衡”可以说是林区警察。当时法令还规定百姓必须植树造林。本来,君王名义上是国家一切的所有者,但百姓樵采渔猎是不受限制的,因此,周厉王的政策使人民非常不满,在其被推翻后废止。两百年后,改革家管仲率先在齐国实现山林川泽专利,把山林水泽收为国君独有(等于国有),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齐国财力,为富国强兵推波助澜。而民众,则只能在每年山林水泽定期短暂开放的时候,进去伐木渔猎获利。到了先秦两汉时期对树木的管理更加详细和严格,试举几例:睡虎地秦简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简249:禁诸民吏徒隶,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及进〈壅〉堤水泉,燔草为灰,取产卵 ;毋杀其绳重者,毋毒鱼。悬泉置平帝元始五年《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孟春月令:“禁止伐木。孟夏之月,无伐大树。”由此可见,采伐林木必须看清季节。如果不分季节,盲目地乱砍滥伐,那就会把森林捣毁掉的。

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要使青山不改,除了保护好天然林之外,还必须重视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山上绿幽幽,泉水不断流。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植树造林乃是古人营建宫室兴邦立国的大事,亦为当时的一种土风民俗,《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与日逐走,这是何等的气魄!作为这位伟大的失败者,在临死之前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奋然投臂,扔掉手中的拐杖,将其化为森林,突出反映了祖先植树造林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可贵品质。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中即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这样的诗句,这一乐章说的就是在建房筑室破土动工的同时,就要在房前屋后种上榛树、栗树,还有梓漆和椅桐,待其长成材后伐作琴瑟之用。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序》中对植树造林给予高度评价:“樊重欲做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以已也。谚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唐大诗人白居易曾有《隋堤柳》一诗,诗云:“大业年中炀千子,种柳成功傍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五百里。“该诗当是对当年大规模植树造林波澜壮阔情形的的记述和描写。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不仅亲身参与植树的实践,而且在植树造林经验的提升和总结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传记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即为典型的一例,在我国古代造林史上也占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柳文中记述的是因“病偻”而“隆然伏行”的残疾人种树能手郭橐驼,有一手种树的好本领,他从实践中摸索出来树木生长的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他之所以“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而“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的原因,正在于他能“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那些“他植者”盲目地学标不学本照葫芦画瓢,没有学到郭橐驼种树技术和经验的真髓,他们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种树是这样,管理树木亦然。

种树能手郭橐驼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说的是: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郭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善的管理,因为它包含了“顺木之天”的道理。它植者则不明此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所阐述的植树的道理非常重要,却又是最初浅的。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

青山绿水,山林乡野。是古代文人择居的首选之地。一些着意“雅趣”的文人居室追求和创造了一种悠然恬静的超脱美。在文人雅士的观念中,青山绿水,山林乡野具有多层面的雅的气韵。山居、村居或乡居更可以复归自然。这一文化心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返归自然’的老庄哲学,然而,它现实的衍生为一种风尚,则不能不归功于魏晋的高隐之士。在陆机、左思、陶渊明的笔下,山林溪谷的隐逸生活充满优雅的情韵:好似高歌入云的楼阁;浓密的树叶隐蔽遮掩,如同翠绿凉爽的帷帐。

清风吹拂秀木,白云缭绕山岗,红花辉映向阳的树林,清泉奏出悦耳的音响。居于如此恬淡静谧之境,以松菊为友,与琴书为伴,远胜于朱门的富贵与喧嚣的俗韵。自魏晋以降,以陶渊明隐居生活为典范,山居、村居、野居、郊居成为一代代文人孜孜以求的居住方式,也成为他们不倦吟哦的题目。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他骑马来到了老朋友所在的村庄。这里的景色美极了:近看茂密的树林环抱着美丽的村庄,小鸟在树林中放声歌唱。远看峰峦若隐若现像几个高的巨人守护着村庄。在孟浩然的心目中青山绿水,山林乡野是那么的美好。

其实。不只是古代人喜欢青山,现代人也同样喜欢青山。有句名言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青山的理念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民间有关植树造林的谚语说得好,“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现在人养树,来日树养人。”“眼前富,拾粪土;长远富,栽树木。”保住青山绿水,就是保住我们自己。满目青山万万秋。青山不改,青山永存。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仰头望着层层香樟叶子交叠的天空,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此时橘阳西下,在那密密的柳梢间时隐时现。夏日刚来,微带着一丝暑气。看着那教学楼被画上的夕辉,一时间感到流年沉淀,岁月搁...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梅花开于隔隅,不因阳光冷落而不香,这是一种优雅;流水饶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低调。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

多少年了,是啊,多少年了;忘了,都忘了,因为太久了,太长了…… 那是一个不怎么景气的夜晚,天,寒而霜重,行人的稀少让人越感刺心的凉,不远处一个身影渐现,是谁……? 一个少年,...

终于忙过一段时间…… 坐在家里休息(放暑假),浇浇花儿、看看书、上上网、睡睡觉、写写字,也许这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然而,我顿然觉得,在这悠闲的时间里,自己在生命面前犹如像是撞...

推开门,楼下已有了三三两两的路人。明亮的路灯唤来高楼的霓虹,将白昼的阳光已完全褪尽,夜,披一件灰衣,半醒半眠无精打采地迎接我。空气中有丝丝的风,却不凉爽,它热辣辣地的将我的...

由穿岩前行200多米,便进入半山亭侧胜境牌坊。每年八月,沿路上香客众多,都穿着黑衣,顶着皂巾,系着红兜兜,来来往往,与街道上一般热闹。更有峭壁悬崖,流水淙淙,树木倒挂,增添几分...

古老的乡村是一个不能被遗弃的历史化石,它记录着一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和信仰,它拥有着独有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

没有阳光的日子就像没有眼神交流的感情一样,空虚。 看向窗外,或干脆走出房间,也许你会发现阳光正灿烂得可以让人昏昏入睡。可是在日夜反复埋怨喜怒均源于悲伤的日子里,阳光就像沙漠里...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从未说风月,但现在却毫不羞涩...

尘事睡了,思念醒了,灵动的手指触摸着冰冷的键盘,瘦了的心事爬满香笺。 两行清泪,清泪两行,断了的尘缘,继续侵蚀着碎了的殇,揉捏着,让风儿带它飘荡…曾问风,能否轻轻的抽走那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