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桥下的繁华灯火,有段时间几乎成了我眼里唯一看不厌倦的风景,说它不厌倦是因为那种嘈杂的热闹中带着一种不息的生命力,有股任性的力量,仿佛在叫醒行人的麻木和疲惫。

桥上行人如此步履匆匆,会不会也有时忘了从何而来呢?

我曾在乐城中心的广场前看一个民谣歌手弹吉他,他像一个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人,音乐声在偌大的广场里蔓延。傍晚的日光照在他的身上,此时从写字楼下班的白领们有的匆忙赶路,有的人选择停下脚步,观看这一刻的表演。一首歌结束了,紧接着下一首,他们迟迟不愿离开,听他唱完最后一个音符。没有歇斯底里的嘶吼,而是一首温柔的民谣,反而多了一丝沉着的平静。

站在双井桥上,看桥下如海潮一般的车辆,行驶在马路上,听世间万物的声息,倔强如草,如海,蔓延我,也蔓延整个双井,整个东三环。

我的小半个青春都在双井度过,这里每一个吃过的饭店、小馆,每一间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的小店都曾驻留过我的脚印。不用百度地图,也知道方向。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每次走上桥,和走下桥的那一刻心情。当晨光刺醒你的一刹那,你以为那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此时,如果你还在路上,还在路上奔跑,请不要怀疑,前方是望眼无尽的大道,那救赎是通往自我的路,钟声已鸣响,做你自己的主人,无论任何时代。

我在脚步匆匆的人群中,不合时宜地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慢下来只为了看一眼远处天边的夕阳。

夕阳的光透过最后一抹余红,照射在富力广场的大玻璃上,就好似一朵彩虹绽放在城市的上空,有点儿波普艺术的效果,像失真的照片。

每日走来走去的双井桥,人流不息,连小贩都换了一拨又一拨,那个唱着各种心情的歌手也不见了踪影,富力广场前又在修修补补……

公交车站前的朝阳群众,地铁10号线的拥挤人群,也都成了双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好似一篇文章的符号,贯穿整篇纸张,偶尔会飞出一页,不小心就融进了这条叫“岁月”的长河中。

许久前,以为苍白是种无力,而如今的苍白,更多是种生活的洗练,沉浸下来的另一种美妙。这一刻方觉,平心静气才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无论是桥上的人还是桥下的人,就任其他们散落着,散落在双井的各个角落里,如天上星,如你,亦如我,都是这里的一道风景。

声明:石头散文网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仅供参考,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因有些转文内容来自搜索引擎,出处可能有很多,本站不便确定查证,可能会将这类文章转载来源归类于来源于网络,并尽可能的标出参考来源、出处,本站尊重原作者的成果,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或者对转载内容有疑义的内容原作者,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如果属实,我们会及时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

仰头望着层层香樟叶子交叠的天空,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此时橘阳西下,在那密密的柳梢间时隐时现。夏日刚来,微带着一丝暑气。看着那教学楼被画上的夕辉,一时间感到流年沉淀,岁月搁...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梅花开于隔隅,不因阳光冷落而不香,这是一种优雅;流水饶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低调。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

多少年了,是啊,多少年了;忘了,都忘了,因为太久了,太长了…… 那是一个不怎么景气的夜晚,天,寒而霜重,行人的稀少让人越感刺心的凉,不远处一个身影渐现,是谁……? 一个少年,...

终于忙过一段时间…… 坐在家里休息(放暑假),浇浇花儿、看看书、上上网、睡睡觉、写写字,也许这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然而,我顿然觉得,在这悠闲的时间里,自己在生命面前犹如像是撞...

推开门,楼下已有了三三两两的路人。明亮的路灯唤来高楼的霓虹,将白昼的阳光已完全褪尽,夜,披一件灰衣,半醒半眠无精打采地迎接我。空气中有丝丝的风,却不凉爽,它热辣辣地的将我的...

由穿岩前行200多米,便进入半山亭侧胜境牌坊。每年八月,沿路上香客众多,都穿着黑衣,顶着皂巾,系着红兜兜,来来往往,与街道上一般热闹。更有峭壁悬崖,流水淙淙,树木倒挂,增添几分...

古老的乡村是一个不能被遗弃的历史化石,它记录着一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和信仰,它拥有着独有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

没有阳光的日子就像没有眼神交流的感情一样,空虚。 看向窗外,或干脆走出房间,也许你会发现阳光正灿烂得可以让人昏昏入睡。可是在日夜反复埋怨喜怒均源于悲伤的日子里,阳光就像沙漠里...

尊前拟把归期说, 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从未说风月,但现在却毫不羞涩...

尘事睡了,思念醒了,灵动的手指触摸着冰冷的键盘,瘦了的心事爬满香笺。 两行清泪,清泪两行,断了的尘缘,继续侵蚀着碎了的殇,揉捏着,让风儿带它飘荡…曾问风,能否轻轻的抽走那一缕...